内容详情
老婆的微信群
□徐海峰
老婆和我一样,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是个单向度的人,好静,主打一个“小国寡民”,就爱宅在自个儿的小世界里,过着“小确幸”的日子。反观郭老师,那简直是行走的“社交达人”,热情洋溢得跟夏日的阳光似的,多面又耀眼。起初,咱俩就像磁铁的两极,互相“嫌弃”中带着点好奇,后来才发现,咱这是“异极相吸”,直接“锁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近来,我发现郭老师微信聊天时间越来越长,对我开启了“高冷模式”。以前,就算我犯下“滔天大错”,她也能秒变段子手,嬉笑着怒骂一下,也就翻篇了。现在呢?一点小瑕疵,直接“怼”得我措手不及。这变化,让我这心里头直犯嘀咕,联想到微信,这不正常啊。搞什么?
我终于忍不住了,悄悄打开她的微信,期待发现点什么,又不愿发现点什么。那些关于孩子辅导班的群聊,都已经“置顶”了。有姑娘的好几个书法群。是啊,姑娘学书法,学了7年,郭老师是扎扎实实地接送了7年。还有几个补课的群。二姑娘要上小学了,出奇的“懒”,学习一会儿,就装着“腰酸背痛”的,好在有郭老师镇着。对我来说,原本只是屏幕上的一行行文字,但此刻,它们仿佛化作了一曲繁忙的交响曲。我能想象到,老婆在无数个间歇,坐在书桌前,躺在床头边,一边翻阅着孩子的课程表,一边在这些群里寻找最合适的辅导班信息。她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也是孩子未来的一种保障。
继续往下浏览,我被那些打折购物群所吸引。这些群,有淘宝的,有京东的,有拼多多的。对我来说,原本是老婆“剁手”的证据,但此刻,我看着它们,心情复杂起来。点开来,看到的是郭老师在这些群里积极寻找优惠信息,比较各家商品性价比,为了几块钱的差价与客服周旋。想想,好几年了,我几乎忘记了她最近一次在实体店买衣服的情景。自从有了二姑娘后,郭老师好像从未在文峰大世界买衣服,虽然她一个月要去4趟——送孩子跳舞。她解释说是生了二姑娘后,身材走形,穿不了那些衣服了。于是很多的衣服都是从快递盒里取出来的。她每拿到一件衣服,都要得到我的肯定。因为款式、大小,退换也是常有的事,我就劝她:别这么麻烦,不如线下买。她总是说,线下不合算。现在看来,还是为了节省。我也喜欢线上买衣服,一来也是便宜,二来省去逛商场的麻烦。可是,郭老师却多次劝我不要线上买衣服,甚至“明令禁止”,她很不愿意自己的丈夫穿得像个“土佬”。等孩子舞蹈班下课的间歇,她也会逛逛文峰,一看到适合我的衣服,她总会拍照,发微信给我,说“买了”,最后总要加上一句“你穿了肯定好看”。你还别说,我最喜欢穿的衣服,都是郭老师买的。
再往下,是那些吃饭优惠打折群。爱吃的郭老师,还是暴露了本性。这些群,原来都是她看到店内“加群有促销”活动加的。前年,郭老师来到苏州工作。因为住房等原因,姑娘还在家里上学,郭老师每周都会回来,无论多累,也坚持每周必回。有时候,我会告诉郭老师本周末带孩子来苏州,郭老师在电话那头就已经喜出望外了。她不停地说等我们到了之后,带我们去哪儿哪儿吃。我能想象到,老婆在这些群里精心挑选餐馆,关注食物味道、价格、环境,甚至是我们每个人的喜好。她用手指在屏幕上轻轻划过,每选择一家餐馆,都像是在地图上标注了一个幸福的坐标。
心情稍稍平复一下。继续往下看,是那些与工作相关的群。郭老师作为职场女性,有着难能可贵的坚韧与不屈。这些语文专业的群,对我来说,是一份郭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也是老婆工作的缩影。为了备好课,给出最有质量的讲义,我能感受到她在这些群里爬罗剔抉的坚韧,是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一种优秀品质,毕竟她已过了需要用成绩证明自己的阶段。
到了亲友群了!我看到了郭老师作为家庭情感桥梁的重要作用。亲情需要维护,需要隔三差五的“嗨聊”,尤其是年轻的亲戚们。但是,我习惯于清静,或者说不善聊天,很多亲友群被我设置为“免打扰”状态。最后是那些关于旅游的群,是郭老师寻找旅游信息的途径,我能想象到,她在这些群里精心规划路线、预订酒店、寻找小众景点的兴奋和责任。她的用心让我们的每一次旅行都充满了舒适与惊喜。旅游,是郭老师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与追求,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但这一份自己的爱好却被她放在了最后。
看着这一个个群,我的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感动与愧疚。原来,我所认为的“岁月静好”,并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是郭老师无数个日夜默默付出的结晶。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我们这个小家编织了一张爱的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色彩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