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小陈家庄(下)

□马志刚

村里人告诉我,旧时“团沟”内居住的大多是平民,住宅主要分布于“团沟”中部及东南部。不过村内也曾住着一户较为富有的人家,有相当豪华的砖木大宅院。在战争时期,这处大宅院成为各方争夺的战略要地,院落空场还曾用来作为露天电影的放映场。后来,大宅被拆,砖木等建材被移往他处。

解放后,随着“团沟”内的居民纷纷迁往外围居住线,“沟内”房屋也就越来越少。现在,“沟内”分布着三排住宅,20多户人家。每一排住宅之间,是开阔的田园,举目四望,景色宜人。这些住宅大多为新建,偶尔也能看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砖老屋,呈现出浓厚的历史韵味。

“团沟”的北河,两岸长满大树大竹,几座颇有年代感的小桥架于其上,小桥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别样的光彩。北河与内纵河的交汇处,繁茂的草木构筑起稳固的河坡,营造出优美的河道风景,但见河水清澈,鱼儿游动,鸭鹅嬉戏,好一派久违了的乡村风情。

遍访小陈家庄,村落内除了老河、老树、老桥、老宅,还有老井,村民能够讲出的故事也不是很多,不过村里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倒还记得小时候的点滴往事。此村东北直线距离六七里外,便是有名的杨花桥古集镇。当年杨花桥战斗非常激烈,小陈家庄“团沟”内东北部空野之处,就成了战时伤员收治处,村民拥护共产党的部队,纷纷送粮送草,给予支援。

小陈家庄的故事,想必还有很多。而这个村起源于何时,“团沟”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开挖的,经历了怎样的社会演变,最早会不会是一座“城堡”呢?这些令人颇感兴趣的谜团,还是有待专家来考证了。

另外我注意到,此村虽然不叫我原先以为的“天堡”,但在其西北和东边不远处,倒是有两个叫“堡”的老村,一个是“奚家堡”,一个是“蒋家堡”,不过这两个自然村的形态变化都很大。有人说,叫“堡”的村,可能与边境屯兵防卫有关。这些古村落的形成,与不远处的龙游河有着怎样的关联,与如皋古城乃至2000多年前的蟠溪大盐场是否也有历史渊源,我不由得浮想联翩。

那些未知的历史,有待仔细探究。而眼前的小陈家庄,至少还承载着如皋厚重的乡村居住演变史、花木产业拓展史,其丰富而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令人沉醉,值得一看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