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顺治“没收”董白入宫 真事隐匿《红楼梦》中(四)

□钱祖荣 钱为启

 

4.香菱与秋菱的名字变换

源于夏金桂的嫉妒

当长得既美艳又神似秦可卿的香菱,被卖入薛家之初还算过上了一段好日子。可是,自从夏金桂嫁到薛家后,香菱的生活就有些跌宕起伏了。在第八十回,作者写金桂听了香菱回说是薛宝钗取的名字后,“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哼了两声,拍着手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也香,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儿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直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香菱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自此后遂改了秋字”,香菱改成秋菱。

第八十五回写道:“这宝钗方劝薛姨妈,那里金桂趁空儿抓住香菱”,此处又把秋菱改成香菱。

5、英莲的名字复原

并引出全书核心事件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写甄士隐对贾雨村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莲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薛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此时正是尘缘脱尽之时,只好接引接引。”“产难完劫”的意思是,甄英莲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浩劫后,完美结局。而这种劫难太关键了,庚辰本《石头记》第二十二回有畸笏叟于丁亥夏眉批:“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

按照作者的谐音法,薛林谐音血淋,血淋的意思是说那时发生的鲜血淋漓的历史事件,是为了争夺国家政权,用玉玺作象征。“成王败寇”是甄玉、宝玉之引申论,也是真假宝玉之生动形象的精辟表述,而且是“执笔人本旨”。这个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写成《红楼梦》中的闺阁昭传告诉世人,明清朝代鼎革时期发生过一件绝密大事——英莲生了宝玉的“遗腹子”(另一个丈夫的儿子),“以承宗祧”,当了新皇帝,替汉人“窃回”宝玉!第十九回作者借宝玉之口,所讲的那个小耗子变成“香玉”窃玉的故事,就是暗示林黛玉的原型人物董小宛,运用“分身法”完成了大事业。

在《红楼梦》全书中,作者用分身的写作手法描写了黛玉、宝钗、元春、可卿、李纨、袭人、晴雯、巧姐等名称不同的小说人物,把发生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事件,捏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董小宛入宫,完成“西施沼吴”大业的惊天动地故事。

6、在金陵十二钗原型“秦淮八艳”中

乳名英莲者是董小宛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余怀(1616~1696),在他撰写的笔记小说《板桥杂记》中,记载了当年秦淮河畔歌伎、妓女中的艳丽人物。现抄写如下:(1)郑妥娘如英,小名妥娘。(2)尹春,字子春。(3)李十娘,名湘,字雪衣。(4)葛娘,字蕊芳。(5)李大娘,一名小大,字宛君。(6)顾媚,字眉生,又名眉莊。(7)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8)卞赛,一曰赛赛,自称玉京。(9)范珏,字双玉。(10)顿文(琴心),字少文。(11)马娇,字婉容。(12)顾喜,一名小喜。(13)董年,秦淮绝色,与小宛姐妹行。(14)李香(香君)。(15)王月,字薇波。(16)王节。(17)寇湄,字白门。(18)张魁,字修我。(19)李贞麗。

运用逻辑判断中的排除法,在这19人的名字中速解,与《红楼梦》中甄士隐之女乳名英莲,能联系上的只有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幼小的青莲,乳名英莲,恰如其分。

《红楼梦》第一回写道:“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在“姑苏”两字的旁边,脂砚斋侧批“是金陵”三字。这里明显提醒读者注意,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应该是在谐音成首当其冲的金陵“娼门”林立的贡院前秦淮河畔。这里的“娼门”中隐藏了一个甄士隐(即真事隐)的女儿乳名英莲,她自小被拐卖,成为歌伎后,走了一条苦难深重的悲惨人生路。

7、薛蟠被隐射为顺治皇帝

《红楼梦》第四回写道:“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龙,今年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顽景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

依作者把甄士隐化为真事隐之例,“皇商”则应谐音“皇上”。第四十七回的回目中,称薛蟠为“呆霸王”。第七十九回的回目中,写薛蟠的表字“文龙”,即表示薛蟠本名的意义就是“蟠龙”,寓意为人中龙凤,是皇帝权威的象征。

书中写薛蝌是薛蟠的堂弟,蟠和蝌字都有虫字偏旁。联系“孽”字去“子”则为“薛”的含义全面分析,说明作者十分讨厌北番青(谐音清)蛙之子蝌蚪类小爬虫。

第四回写“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景之意。”作者用“游览上国风景”中的“上国”之词,字面上似乎透露的是藩属国蟠龙类人物朝拜宗主国之意,其深层次的寓意是说这个“呆霸王”之行,犹如“虎兕出于柙”,他觊觎着大明江山!

在第二十八回中写林黛玉有病,用王大夫开的药方,吃的“天王补心丹”,其中“定要头上戴过的”珍珠,凤姐道:“上月薛大哥亲自和我来寻珍珠……我没法儿,把两枝珠花现拆了给他。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库纱去乳钵乳了隔面子呢。”在此处作者用“天王”一词是有寓意的,人世间的“天王”就是皇帝,“天王”后就是皇后。由这段内容看出,作者把薛蟠和林黛玉隐喻成皇帝和皇后,他们生的病和吃点药都一样。凤姐用“一块三尺上用大红库纱”包珍珠。这“上用”一词,是写皇帝生活的专用词。上述内容说明:一是作者确实把薛蟠隐喻为皇帝,其意图指向明末清初的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二是把林黛玉隐喻为皇后。

第二十五回,作者专门对薛蟠看见林黛玉后的姿态,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书中写道:“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燥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第六十七回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写“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其中内容有薛蟠笑着道:“那一箱是给妹妹带的。”还有“且说宝钗到了自己房中,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的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分一分配合妥当……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这边姐妹诸人都收了东西,赏赐来使,说‘见面再谢’。惟有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来?”由此反映出林黛玉由衷感谢薛蟠善解人意。在薛蟠与林黛玉之间,郎有意妹有情,只是一般读者不能洞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