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阅读有感《江苏贤吏的老年阶段》兼谈如皋廉吏的暮年生活(下)

□薛海华

 

历史上,江苏涌现出像范仲淹、王士祯、史缙等大量贤吏清官,他们即便至晚年,也能坚守初心,为人清白,究其原因,《江苏贤吏的老年阶段》也有剖析。总的来说,江苏地区的官员与民众,热爱读书,注重品德的培养。具体来说,首先是“读书养老亦养廉”。明清以来,江苏逐渐成为文化强省。江苏人乐读书、勤读书、善读书,就拿清朝科举考试来说,仅苏州一地就涌现出20余位状元,即便像位于苏中的如皋古邑,也出过多名进士、举人。对于大多数书中所述贤吏,读书不仅明理,而且已成习惯。书籍有很大的作用,即对读书人的人生观会产生影响。正因如此,江苏出生的官员、前来江苏任职的外地官员,往往都沉浸于江苏浓郁的读书氛围,以君子自许,不屑成为贪财之人。

其次,文人世家大多推崇家教。人的第一个老师往往是父母,第一个课堂往往是家庭。家学家教对于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江苏贤吏的老年阶段》还特别介绍王士祯的家教故事。王士祯为自己的后人写下《手镜》50则,总结自己的为官经验,又劝说后人记住“清、慎、勤”三个字,切勿追求钱财。还有那位曾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他早年在南京淘史书,日后又派人前往如皋等地淘书。久居高位的读书人曾国藩还坚持前后三十年给家人写家书。《曾国藩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还鼓励后人勤俭持家,努力治学,很不鼓励后人追求高位富贵。正如《江苏贤吏的老年阶段》点评他们的为官之道:“老年阶段,良好家风、严格家教,至关重要。”

再次,老年阶段为人生最后一个阶段。在重视名声的封建时代,保持晚节,守住底线,是确保官员“盖棺论定”的最后一关。由此,不少官员,于暮年格外小心,远离官场,热衷读书育人。

总而言之,《江苏贤吏的老年阶段》如同一面明镜,里面不仅仅是两鬓雪白的老人生活,更是一个个清廉故事,值得后人细品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