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双飞地”释放新质生产力,让双向奔赴变双向成就——
“飞”向“皋”地“创”未来
龙腾春风起,春日赶工忙。4月上旬,如皋高新区沪苏科创产业园,由霖鼎光学(上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霖鼎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内,大型机械快速平整地面,基地建设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即将以完整面貌迎接在此召开的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
200公里外,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园,由如皋建设的飞地孵化器里,霖鼎科研人员再次对研发的纳米级精度制造装备器件进行测试、确认,为如皋基地的设备量产做足准备。
飞跃200公里,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携手并进,一个投资20亿元的高科技项目,已然从蓝图变实景。
霖鼎光学是如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主动承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辐射效应和科创资源富集的溢出效应,培育出的第一颗科创果实。近年来,随着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皋积极与复旦、同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等高校合作建成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科创中心、如皋-创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如皋(上海)科技创新平台、如皋港(上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如皋(上海)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5家“科创飞地”,探索形成“高校研发、飞地孵化、如皋转化”的“科创飞地”建设模式和“投早投小、精筛细培、靠前服务”的运营模式,培育引导科创项目“飞”向如皋,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让政企双方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双向成就。
筑巢引凤
寻求创新合作最大增量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举办路演活动、拜访高校、与科创人才深入交流……每天,如皋港(上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秦晓凤和团队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上海当“猎头”,为如皋招引具有发展前景的科创人才、项目。
“如皋港(上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环同济经济圈的高层次人才及学科优势,通过‘研发在高校,孵化在载体,转化在如皋’的双飞地模式,已经吸引了一批科技公司入驻。”秦晓凤介绍,通过在上海将“巢”筑在高校旁,为“凤”提供场地、政策、资金扶持和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当前,如皋港(上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入驻了铭阳生物、科若纳生命科技、为鹏科技等企业,其中,科若纳生命科技已在如皋设立新公司。“我们可以在上海的孵化器进行早期的研发和小试,并在如皋同步开启量产基地建设,等产品成熟便可第一时间投入量产。”科若纳生命科技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教授朱小立感慨,“双飞地”的孵化模式,给予了像他一样的研发人员快速把研发成果变成创业产品的机会。
“研发在高校,孵化在载体,转化在如皋”的模式为何被称为“双飞地”?市委书记何益军表示:“对如皋来说,研究孵化中心设在上海,是创新飞地;对在上海的研发人员来说,中试基地建在如皋,是产业飞地。”两地深度协同,各取所长,互为“飞地”,跨越地理局限,极大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释放了科技创新的巨大动能。
“研发在高校,孵化在载体,转化在如皋”的模式,具体又是如何操作?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陈鸣华作出详细解释:“在政校企合作中,由如皋给予载体支撑和入孵企业政策支持,高校负责项目导入,专业机构负责飞地运营管理和有效项目信息供给等,对口企业提供产业场景赋能,通过提供全周期投资服务和全方位孵化服务,加快创新创业要素集聚,依靠资本助力、产业孵化,帮助更多优质早期项目走向产业化。”同时,如皋还积极与合作高校共建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方面用最低成本让入驻项目团队无偿利用校内、实验室内的先进设备开展项目研发,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能吸引更广泛校内顶尖人才团队的参与。
经过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如皋科创资源导入初见成效。目前,5个“科创飞地”已引进入驻孵化项目99个,落户如皋项目22个,包含霖鼎光学、崟冠科技、五源航天、光织科技、力集泓光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的项目。
精筛细培
推动“科创”“产业”同频共振
去年,五源航天氢能核心单机管阀件产业化项目落户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由如皋-创源(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引入,团队由航天系统资深专家组成,将实现氢能高端阀门的国产替代。近年来,如皋在氢能产业赛道不断布局,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五源航天氢能核心单机管阀件产业化项目的落户将助力如皋构建全产业链氢能发展新格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顺应时代发展浪潮,如皋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力重点,聚焦在科创人才、项目招引培育上。
什么样的人才、项目,值得花费时间、精力培育孵化?如皋定位清晰,围绕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目标定位和加速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的创新布局,紧盯生命健康、新型电力装备、高端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精密微纳光学、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合成生物、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排出关键技术和项目招引清单,有针对性地招引产业链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等科技型企业,强链补链延链。
为了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如皋还大力实施专业园区“创新引领”工程,以各功能区主导产业为基础,推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围绕氢能储能,高新区围绕精密光学制造、合成生物学,长江镇围绕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方向,建设专业化园区,打造科创项目落地转化的一流生态,树立具有辨识度的创新平台标杆。
与华东理工大学携手共建的“如皋(上海)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并试运行,同时甜菊糖苷代糖添加剂项目、新型α糖苷酶抑制剂项目、真菌蛋白工厂等3个项目拟入驻中心;引入江苏依诺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打造“如皋合成生物中试熟化基地”;与江南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朗邦营养科技、朗福变性淀粉等项目相继落户;加快推进肆芃科技千吨级生产基地、上海交大交弘生物、百福安食品级酶及多肽、合碳创物微藻生产、丽合制造等一批优质项目……今年截至目前,如皋高新区发展合成生物学产业的步伐走得扎实有力。自2022年,如皋高新区成立如皋长寿未来农业园这一创新平台以来,该区立足“长寿”这一特色资源禀赋,瞄定“合成生物学”新赛道,正加速推动“长寿之乡”金字招牌变产业高地。
做优环境
助力项目人才“扎根生长”
眼下,由霖鼎光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主办的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召开在即,霖鼎光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哲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穿梭在正在建设的霖鼎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内,对项目收尾工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现场协调解决。
“来如皋创业,遇到问题都有人帮忙解决,没有后顾之忧。”张哲戴着安全帽穿梭在基地里,连续多日现场督促进度,让他看起来稍显疲惫,但精气神十足,他说,一个项目从无到有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的资源支持也不一样,但如皋“双飞地”孵化提供的贴心服务,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让一个国际级的光学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堪称奇迹,“如皋可以提供场地、政策支持让项目在上海推进研发,也可以筛选合适地块、组建服务团队负责各项手续在如皋推进基地建设,甚至连员工定向培养、员工子女入学这样的问题都有人帮忙解决,这样一座尊重爱护人才、项目的城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它?”
张哲的心声也是许许多多来到如皋的科创人才的心声。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之于植物一样,不可缺少。当支持创新创业的软硬件到位,企业便会纷至沓来。
近期,我市科创投集团正加速制定与上海菡源资产共同打造合作基金的合作方案,通过共同打造合作基金,我市将更好地助推“双飞地”孵化项目发展壮大。“菡源资产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专门成立的市场化资产管理机构,有着丰富的人才、项目和资金,自去年与我们正式建立合作以来,已帮助对接肆芃科技、志摩新材料等15个项目。”市科创投集团投资总监钱晨光介绍,如皋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链条与上海交大的优势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间有着天然而又紧密的结合,接下来,市科创投集团将加强与菡源资产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科技产业资本平台优势,推动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符合如皋产业的项目落户如皋。
市科创投集团与上海菡源资产的合作,是我市不断做优科创环境的缩影。围绕企业开办、立项审批等要素环节,推动市行政审批局在上海交大“大零号湾”设置离岸跨省立办专窗,实行代办帮办驻点;出台“科创新9条”“人才新政22条”“高质量发展激励意见”等激励政策;持续用好“苏科贷”“高企金融直通车”等科技金融产品,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秉持靠前服务理念,不断释放制度红利,如皋用营商环境“软实力”,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硬支撑”。
4月16日至17日在如皋召开的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是一场光学制造领域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将极大地提升如皋在光学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如皋进一步积聚高端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融合提供了新机遇。这是企业反哺地方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借力“双飞地”,让双向奔赴变双向成就的真实写照。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持续深耕“飞地孵化+如皋转化”“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如皋中试熟化基地”“大城市总部+如皋产业协同基地”模式,如皋将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两年翻番,跃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10位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双向奔赴”“双向成就”的优质科创人才、项目,让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的步伐走得铿锵有力。
□融媒体记者许周欣 通讯员王兆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