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倒影集》初版两种摭谈(三)
□白 苇
杨绛先生 摄于1961年
直到1981年初,钱锺书、杨绛才收到香港寄来的《倒影集》样书。后来《杨绛作品集》(第1卷)出版时,其中《本卷说明》也有明确记载:“《倒影集》,香港文学研究社于1981年出版。”
为了向香港文学爱好者大力推荐杨绛先生的作品,主编刘以鬯特意为《倒影集》写下一段赞语,即推荐语。这段话印入港版《倒影集》封底:“杨绛女士学贯中西,乃知名剧作家及翻译家。创作小说不多,然极有可观,尤擅刻画高级知识分子之心态。本集为作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均系技巧圆熟之作。”从视为名人约稿,到作为名著推出,再收到样书若干,杨绛于是向刘先生表示“谢谢”!
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出版了《倒影集》,所选篇目与港版无异。中华书局的装帧家王增寅设计封面:钱锺书重新题写的白色书名,从左至右,横排在淡蓝色的湖面上,湖中还有几笔渐绿的倒影,比起港版封面,显得淡雅清新,些许自然。书前序言《致读者》的落款时间,未曾变化,但是短短的第三段中,已经有了三处修订。
第一处是“柯灵先生”改为“柯灵同志”,更符合大陆读者的称呼习惯。第二处是“恰好刘以鬯先生向我索稿,这个小集子因得问世”一句删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倒影集》与刘以鬯无干系。第三处是“我常记起普里尼欧的话:‘一本书不论多遭,总有些好处’”,改为“我常记起《小癞子》里引的一句话……”。普里尼欧是古罗马的一位博物学家,知者甚少。《小癞子》中引用了他的那句话。1982年,杨绛译作《小癞子》又改为连环画出版。因此《小癞子》比起普里尼欧,势必为读者熟稔。
有趣的是,当代学人陈子善撰有《从杨绛〈倒影集〉手稿说起》。他于文中提及杨绛先生在《倒影集》出版前夕,特意为《璐璐,不用愁》写了一段引言,其中最后一句是:“现在我稍加文字上的修改,附在集子末尾,聊以表达我对老师和前辈的感谢和怀念。”引言中杨绛的“老师和前辈”是谁呢?这是读者值得关注的。因为这关于杨绛先生对于《璐璐,不用愁》被编辑修改态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