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孔子赞誉吴氏祖先(一)

□吴希林

中华民族有着崇德尚礼的优良传统,而吴氏祖先在这一方面做到了极致。因此,一生为“克己复礼”而奔走呼号的孔子,对吴氏祖先崇德尚礼的品行赞许有加。本文撷选孔子对吴氏祖先的五条赞语分述于后,略作解读。

一赞至德

语录:“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民无得而称焉。”

——《论语·泰伯》

事由:吴姓的开氏始祖泰伯。《史记·吴泰伯世家第一》有记:“吴泰伯、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地,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泰伯奔吴有一个曲折过程。泰伯、仲雍先是以替父采药之名,出走隐居吴山,离周部落不算太远处,一方面让父亲临终前顺利把王位传给季历,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以便回家奔丧尽孝。不久,泰伯、仲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先是向周部落方向焚香叩头,然后回去奔丧。因此,当地老百姓将该村叫做叩村,沿用至今。泰伯回到部落后,季历及族人让他继承王位,但他坚辞不肯。办完父亲的丧事后,便同仲雍一路东行,前往无锡,卜居梅里。泰伯奔吴,给当地带来了中原文化,开启了江南文明。先进的文化,加之贤德的品行,泰伯深受当地群众爱戴。不久,便有千余户愿意跟随,拥立他为部落首领,自号句吴。这是泰伯第一次让位于三弟季历的简要过程。日后,季历被商王杀害。昌便派人不远万里,寻找泰伯回周部落继承王位,泰伯还是坚持不肯回去。昌只好自己继承王位,也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周文王。这是泰伯第二次让位。泰伯没有子嗣,早就筹划将句吴的王位让给二弟仲雍。仲雍又称虞仲,常熟虞山有其墓,墓联曰:“一时逊国难为弟,千古名山尚属虞。”这是泰伯第三次让位。在无锡、苏州一带有泰伯庙、泰伯墓,其中有联曰:“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形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

礼让,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因此,孔子曰:“民无得而称焉。”就是说老百姓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话语来称赞他的这种高尚行为。而博学多才的孔圣人用“至德”二字称赞,确实让人拍案称绝。三让、至德成为吴氏家族用得最普遍的堂名。太史公司马迁对泰伯“三让两家天下”的高尚行为也十分钦佩,在《史记》中将吴泰伯世家列为第一。吴氏总祠联曰:“世家第一,至德让三”。吴氏祖先的高风亮节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