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返乡新农人 追逐兴农梦

7月14日,早晨6点。

吃过早饭,许金峰咕咚咕咚地喝了一大杯水,然后大步踏出了家门,骑上电瓶车赶去田里。

许金峰是个“80后”,是下原镇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2012年,他选择回乡,带动全村搞粮食生产,通过粮食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探索出一条粮食生产的新出路。

弃工从农 回乡从事粮食种植

许金峰毕业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起初,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毕业那年,如皋没有新招聘老师,我就到工厂里面去上班了,半年以后,厂里就给我调整为车间主任了。”许金峰回忆道。

随后,像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许金峰在父母的操办下结了婚,有了孩子,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然而父亲突然旧疾复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时候我家开了一个农资店,给农户提供种粮、施肥、除虫等托管服务。随着服务面积越来越大,父母年龄也越来越大,加上父亲身体不好,他们工作得越来越吃力。”许金峰说。

面对着父母的日渐苍老,许金峰毅然踏上了返乡之途。回乡后的许金峰一心扑在“家里的事业”上,在各项惠农政策的助力下,许金峰购置了农业机械,助力农业生产。随着土地托管面积越来越大、托管种植服务越来越多,许金峰为村民提供的服务也从最初的半程托管变成了全程托管。

“归雁”变“头雁” 引航致富路

全程托管,相当于农民从种到收,再到卖粮的全过程,都由许金峰来完成,农民只拿最后扣除所有生产服务成本的卖粮款。“我当时想,那就不如把土地直接流转给我算了,这样流转以后,我就可以把小地块整理成大地块,便于机械作业;另外我有自己的经营权,可以种自己想种的品种,这样能够提高效益。”许金峰说。

流转土地的第一年,成为全村第一个种粮大户的许金峰就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当时一亩地收入500元左右,我流转了200亩,一年收入也就是10万元,那时候我们这边的人均工资,每个月2000元多一点,我种了200亩,收入就相当于4个人的工资了,在村里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回忆过往,许金峰不禁露出微笑。目前,许金峰的粮食种植面积已从最开始的200亩扩展到现在的540亩。

看到许金峰种粮尝到了甜头,村里不少人也开始动心。在许金峰的带动下,村里陆续出现了7个种粮大户,让全村70%的土地都种上了粮食。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粮食附加值

这两年,随着农资用工等各项费用的上涨,一些种粮大户都有了放弃的想法。“这两年大家种蘘荷、黑塌菜 白萝卜这些经济作物收益都可以,所以不少种粮人就想去种经济作物。”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金峰。

“乡里乡亲的,既然他们是在我的带动下种植粮食的,那他们种不好就是我的责任,卖不好也是我的责任。”面对种粮人打退堂鼓的状况,许金峰一直积极想办法,通过与农业部门的联系,他先是去城北街道的种粮大户钱德明家里,考察订单农业的运作条件,随后,又前往本地的一家电商公司,争取到了下半年的稻谷订单。

经过考察与了解,许金峰也逐渐明确了将来粮食种植发展的方向。“将来,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同时对销售方式进行升级,实行订单农业,以此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于未来,许金峰有着清晰的规划。

有目标就有希望。回想10多年的种粮经历,许金峰感慨万千。一个又一个扶农惠农政策让他信心满怀,他说,自己还会一心一意做好新时代的“庄稼汉”,续写家乡田园的新篇章。

□融媒体记者吴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