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老党员刘季平:粗茶淡饭树廉风

□彭伟

刘季平

刘季平(1908—1987)是一名老党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江苏如皋双甸人(今属如东),原名刘焕宗,笔名满力涛等。刘季平先就学于如皋师范,参加“平民社”宣传马列主义,后又转学晓庄师范,出任中共晓庄师范支部书记、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参加五卅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教育部副部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

张劲夫在《悼念刘季平同志》中,称赞刘季平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刘季平无愧于优秀党员的称号。他一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为官树廉风,办实事。在他众多的事迹中,惯吃简餐作为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却很有教育意义。

早在革命年代,刘季平便已养成食用简餐的习惯。1942年冬,出版家、民主人士邹韬奋先生前往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考察。刘季平时任苏中行政公署文教处处长。他是邹先生的故交,接到泰东县县长董希白的邀请,拜会邹韬奋。前后一个多月,他和邹韬奋同住、同吃、同行。所谓“同吃”就是食用他平日吃惯的粗茶淡饭。其间,偶尔受到特殊招待,也就多一碟客菜,如炒鸡蛋。

20世纪60年代初,他前往山东工作,任职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1960年5月,毛泽东、李先念等人前往山东视察。刘季平曾陪同毛主席参观山东省科技成果展。一方面工作繁忙,一方面又逢“三年自然灾害”,物资短缺,刘季平仍坚持食用简餐。组织上分给他的物资或供应品,如一只鸡、几条鱼、一斤糖、几斤豆等。他从不领取,天天只吃蔬菜。他拒绝各种宴请、照顾。多年后,他的下属刘坚贞深深感慨老上司的饮食方式:“瓜菜代肉”。在忆文中,刘坚贞赞叹道:刘季平廉洁克己的精神带动了全省干部,也激励了人民群众。

刘季平还要求子女也不讲究吃饭。这在他的家书中有充分体现。1964年11月10日,刘季平写信给夫人吴瀚,述及自己近期将去上海、越南,需要在外工作多日。这段时间,他希望家人平时在食堂吃饭,星期天才可以回家做饭。20世纪70年代,他的四子刘宁下放农村,颇感生活困苦。1972年元旦,他去信刘宁:

你一到那里就感到没有小菜吃的困难,连信封和邮票也没有……有一句老话,叫做“好吃懒做”。你过去有时还好,有时也有这种情况。现在你已经不小了。又开始走进社会了,这些毛病不坚决改掉,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好吃懒做”是刘季平老家人常说的一个词语。他用这接地气的俗语,教育孩子不追求物质生活,应当多做实事为社会服务。在刘季平的要求下,艰苦朴素成为刘家的家风。无论为官,还是为父,刘季平粗茶淡饭的饮食习惯,都值得后世传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