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我的“摆渡人”
——如皋县委党校
□严世进
1980年早春,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共如皋县委党校(下文简称“党校”)任教员。在党校这艘航船上,渡己学马列,渡人达“红岸”,我从一个学徒蒿手变为一名娴熟艄公。那是我难忘的职业生涯的启航,此去经年,历历在目,久久难忘。
初到党校的时候,党校只有4排平房,房屋狭小低矮,教室零散破旧,唯独一座可容纳四五百人的大会堂,还是旧时期建的。学员们到党校学习,都是自带生活用品,宿舍里只有高低木床,稻草床垫。吃饭大家都是站着或蹲着,讨论大家坐在床边进行。
1983年,党校迎来了干部教育的春天。县委一方面克服重重困难,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日后建起了四层教学大楼、三层教工宿舍楼;一方面责成组织部门广招人才,选调了一批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充实到党校教职工队伍。同时,按照正规办学课程设置的需要,党校给教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了许多外出进修的机会。我先后前往南通、山东、广西等地党校学习取经。在学习期间,我认真学习,整理笔记,光是哲学一门课,结合教学的需要,我就写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
精进修学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渡人成功的不竭源泉。我原来是学中文的,对于党校的理论教育,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作为摆渡人的我,必须首先掌握知识与技能,因为只有教员自身学好了,才能帮助学员把知识学到家。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帮助下,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业余时间,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恶补自己的短板,笨鸟先飞,先后通读了《毛泽东选集》等多部著作。对《矛盾论》《实践论》等重点篇目进行了精读。为了加强对原著的理解,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参考书、教材和辅助资料。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伏案灯下,查字典、记笔记、写卡片,每当我打开这些鸿篇巨制,总有如饥似渴的感觉,恨不得调动体内全部细胞,去体会、去思索。那种真理的味道,思想的力量,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深深的启迪。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释疑惑,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认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有了这些,手中的撑篙更加有力,航行的技术更加娴熟。即便学员多,我也能教得游刃有余。
轮训班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乃至上千人。我和同事为了准备一堂大课的教案,从学习消化有关文件精神,到搜集相关参考资料;从集中研究教学提纲,到写作修改教案;从团队磨课到反复试讲,都是一丝不苟,全心全意。一堂课的教案总要一两万字,这些材料的形成,全靠手写刻印,真是拿笔如摇橹,手指老茧鼓。上大课,除了对内容要烂熟于心,还要有字正腔圆的口头表达。往往一堂课下来,嗓门冒青烟。记得有一次在大会堂上大课,曹校长授我妙招,课前15钟左右吃一勺生豆油,真是土法赛灵丹,无茶也不哑。特别是有一次,中途话筒不响了,站着讲了一个多小时,声音依然洪亮如初,博得学员们一阵热烈掌声。几年下来,从最初上课时的手心冒汗,甚至怯场,到后来自如流畅、生动形象的演讲,胆量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在准备讲领导科学这门课时,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向学员请教。因为他们的阅历经验都比较丰富,跟他们交流谈心,吸取他们的经验,对我们受益很大。有位学员问我,你又没有当过领导,讲领导科学能行吗。第一回开讲,我的开场白很谦逊: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我非常惭愧,有人担心,我没当过领导,怎么能讲好领导科学?是的,领导科学是一门新学科,要讲好确实不容易,对于我这个没有当过领导的同志更难。在座的各位领导,你们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大树下的一棵小草,天天看着你们,久而久之,对于你们怎样迎风雨、抗严寒,对于你们怎样汲取大地的营养,护着小草茁壮成长,还是有一些了解和感悟的。然后,话题一转,我谈到乡镇领导目前的困惑……教室内鸦雀无声,学员们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要上好一堂课除了因材施教,综合运用情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等教学方式外,还需要很多的方法与技巧。比如精心设计好开头,认真谋划好板书,这对增强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我的板书左边一块黑板用正楷书写,工整大方,便于学员记录。右边一块的字略有潦草,强调重点难点。在党校不仅要搞好教学,同时还要搞好科研。我曾是教育科负责人,更要带头。我在党校前后发表了论文近40篇,多篇文章获奖。我参与编写的《现代领导学》,被选定为全省党校领导科学教学的统一教材。
科研工作似乎比较枯燥辛苦,要出成果很不容易。过去“爬格子”,现在“敲键盘”,对于党校教员来说,这些是一种担当和责任。当我静下心来,思考不止,笔耕不辍,往往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和不一般的收获。当我离开党校再看党校时,才会觉得教学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口才,科研养成了善于思考和勤于写作的良好习惯。能说会写,成了我一生难得的宝贵财富。
至今仍然记得校园里的一棵青松,它高大挺拔,正气浩然。我暗暗下定决心,吾辈应当具备青松的品格,条件再艰苦,任务再艰巨,矢志不忘初心,坚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不忘党的使命。这是我在党校工作十多年最大的收获和最深的感悟。
梦,一路追逐;情,一生坚守!在党校度过了奋斗正青春的十年,我自豪曾是一名党校教员。虽然离开党校几十年了,党校这艘航船的硬件、软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新的渡手、新的“船客”,新的理论、新的事业,与时俱进。今天我们怀念党校,感觉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并非过往的经历,而是渡人的成果,看着轮训班、中专班、大专班、本科班、函授班一批批学员,有的在校入了党,有的毕业后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在各条战线各自岗位上取得骄人的业绩。其中有许多学员挑起了“主政一方”的重担,甚至因为成绩突出调到省级机关走上了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我的心中油然产生一种成就感、幸福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