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军山访茶
□陈健全
周末,一场春雨后,走进军山,满目杂树生花,新绿一片,心旷神怡。茶园位于军山的东南山腰处。于是,从东山道蜿蜒上行。一路草木葱茏,藤蔓悬垂,翠竹成林,杂树傲立。不时有江风吹来,山野飘荡着花朵和新叶的清香。不一会儿,我抵达半山腰的云香台,四目青山,江天一览,已至茶园。
山中茶园不大,但怎么看,随着山坡地形的高低错落,幽寂之中却有着一种参差的自然之美与乐感。它与之前在宜兴、溧阳等地见过的那种连片台地茶园不同,在江之委海之端,倒不失一种驯化的蛮荒气息。军山茶是南通唯一的地产茶,与国内十大名茶之“碧螺春”系出同门。军山茶之所以成为名茶,一是这里山环水抱,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军山是长江北岸最东面的一座山,山形呈括弧状,形成天然的一个环形小山坳,滨江空气湿润,云雾缭绕,光照适度。加之,军山土富含有机质与矿物质,茶叶质量自然上乘。
且行且思量,这层叠的茶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而明前茶更是茶之精髓所在,顾不得厚厚的腐殖土还湿得沾鞋,便近前观之。但见一片片密簇簇的青翠叶片之间,已悄现细嫩的绿色芽尖,就像顽劣的幼童左顾右盼令人爱宠。满目一叶二叶的茶尖尖,其尖高高突起,犹似召唤采茶人。
这时,刚好一群“头采体验官”们唱着采茶歌来啦!一个个头戴斗笠,腰挎小竹篓,一进茶园,就兴冲冲地跟着茶娘采起了明前茶。“你看,就这么采一芽一叶的。”只见茶娘手指头在枝叶上一飘,一叶叶细芽飞入篓中,如行云,如流水。大家随着示范,一招一式,渐入佳境。这喜人的景象,引得采茶的姑娘们笑声朗朗,欢声不绝。我受感染,不由得伸手采了十来个芽头,而妻子眼明手快,居然采了足足一巴掌的一芽一叶。听一位小姑娘说还打算下午看演示炒茶,便统统给了她。当然,炒茶仅凭“头采体验官”采茶的量,是不足数的。据说,炒一斤青茶得四五万个嫩芽,但凡晴天,茶娘们天蒙蒙亮就上山采了。这,也因为“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变成草”。采茶如此讲究,一想,不正沿袭了陆羽的《茶经》云:“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途经山上的明代普陀别院,也是军山茶的缘起之地,下山又经“浮生”茶社。想不到,邂逅爱茶人——南通大学的谢老师夫妇。他们都是素心的人,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我们点了“狼山春晓”新茶,端到室外可观江景的茶座边品边聊。泡茶,用的是玻璃杯,一撮春茶铺满杯底,注水,茶叶在瞬间碧绿,倏尔一股股沁人的幽香飘逸于鼻间,茶叶舒展如新芽。品咂一口,滋味鲜爽而回甘绵长,可以说清冽又妩媚,且别有一种江风海韵之味,就像养育她的城市所独具的包容汇通的风格。
就在续水时,廊檐下的一幅楹联吸引了我,那是:“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这虽说是郑板桥为焦山别峰庵所题的一对茶联,但借此一用,实在妙也。半日闲暇,对着长江,对着青山,一杯春茶在手,不亦快哉。何况,是在“浮生”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