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锻造乡村振兴“先锋军” 彰显第一书记“第一”担当

“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到攻坚一线去!”

从机关干部变成村(社区)党组织的“带头人”,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自2010年以来,我市一批又一批第一书记奋战在雉水大地攻坚第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与村干部一起解难题、兴产业,用奉献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奏响了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最强音。

为切实把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2022年初,市委组织部成立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攻坚党支部,引导第一书记彰显“第一”担当,争做如皋治沙优良传统的弘扬者、践行者、传承者。

严管厚爱激活力

点燃攻坚“加速器”

原吴窑镇陈家村陈北小学所在地曾经是一块闲置土地,如今已建成一批标准化钢结构厂房,不久后,这里会成为米面加工厂,形成种植、烘干到深加工一条龙的农业产业链。“去年7月,全市机关驻村第一书记现场观摩会在这个项目现场进行了参观,大家在检阅我的工作成效的同时,也给我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让一些工作得以快速落地。”陈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明辉说。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市委组织部详细制定了包括建设一个示范党支部、培养一批振兴骨干、擦亮一个特色品牌、解决一批民生实事等在内的具体可实操的“十个一”任务清单,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分管部长带队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进村督查走访,现场给出调研反馈交办清单,形成“看—听—查—改”闭环管理模式。此外,通过月度计划上报、季度现场观摩、年度述职评议的方式定期检阅履职情况,开展“我的驻村故事”征集评比活动并开设专栏集中展示。“这一系列举措,旨在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促进第一书记学经验、找差距、谋思路,激发第一书记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朱莹滢说。

提升能力增内功

积蓄攻坚“新动能”

第一书记不仅要“会干事”,还必须成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推动发展的领路人、熟悉情况的村里人,这样才能“干成事”。

过去的一年,九华镇营房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曹飞经常与长江镇、石庄镇几个村的第一书记聚到一起,开展一场又一场氛围热烈的党小组会议。“交流会上,我们会对照乡村振兴20字方针,结合本村实情,梳理分析各自的特色优势和短板弱项,交流驻村工作计划,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曹飞说。

为了进一步赋能第一书记成长,市委组织部根据片区划分5个攻坚党小组,通过定期开展交流会、进行成果巡展等方式,让第一书记们在一线展开友谊赛,建立党小组资源经验清单,鼓励支持将好的经验做法在党小组内积极推广,构建“党小组内群策群力、党小组外比学赶超”新格局。

“我们每年举行第一书记培训班,并聘请省‘百名示范’村书记担任成长导师,将‘双联双助’工作与第一书记工作深度融合,构建‘第一书记+联助书记+联助单位党员’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新格局。”朱莹滢说。

苦干实干摘硕果

创造攻坚“新业绩”

“组织选得准,沈书记干得好,村里大变样!”白蒲镇沈桥村村民的一番话说得无比诚恳。

2021年6月,沈华卿怀揣着乡村振兴的梦想来到沈桥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自那以后,他把服务群众、惠及民生作为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烂尾的苗木园重新复垦成良田,发挥好该村为白蒲黄芽菜主要种植地域这一优势,通过特色项目招引,实现“冷土地”变“聚宝盆”。“我们多跑一分、多做一分,村子的发展就多一分希望。我想,这就是我们驻村第一书记的初心。”沈华卿说。

沈华卿只是我市选优配强、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缩影。下原镇张庄村第一书记江希探索打造“蒲公英”网格服务管理品牌,创建网格支部“333”工作法;搬经镇龙桥村第一书记李节积极争取省共建单位资源,协调国土绿化资金50万元用于改善村庄生态,全村整体环境得到有效提升;长江镇富圩村第一书记金灿争取市治安警察大队资源,组织民警对村19户低收入家庭、3名家庭困难孩童给予特别帮助……第一书记们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自觉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以饱满的热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自成立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攻坚党支部以来,各村(社区)第一书记充分弘扬治沙优良传统,解决了20多个乡村振兴难题,招引了30多个农业项目,总结出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路径。”朱莹滢表示,市委组织部将持续发挥攻坚党支部作用,持续吹响“攻坚有我”号角,引导第一书记坚定不移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如皋答卷接续奋斗。

□融媒体记者周 玲

通 讯 员肖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