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小部门立大志 书写史志新篇章

“人少也要勇担当。”市委党史办仅有3个科室、8名在岗人员,既要做好党史、地方志、年鉴编纂三大业务,也要为市委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市委党史办聚人心、立大志,大力弘扬治沙优良传统,攻坚克难,坚韧不拔,锚定“业务工作南通第一、综合考核名次前移”的目标定位,奋力书写史志工作新篇章。

在自我学习中统一思想

红十四军是江苏唯一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武装队伍,江安镇是红十四军诞生地。为进一步突出江安镇光荣的红色历史,擦亮我市红色文化品牌,市委党史办与江安镇历经三年的共同努力,于2022年创成“江苏红军小镇”,同时位于该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碑遗址被列入“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以党史独特优势资源,在全省树立红色文化宣传利用标杆,市委党史办全力助推全市红色文旅项目迈上新台阶。

坚持问题导向谋思路,市委党史办多次组织全办对市委主题教育文件进行大学习、大讨论,在对标对表上见成效,就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大讨论,坚持跳出部门看全局,在南通新一轮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找准工作方向。

在自我加压中明确目标

编辑《沙元炳研究文集》。市委党史办制定文集编辑出版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开征稿,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120余份。邀请市内领导专家对初稿进行审阅,并按照审稿意见修改。目前该书已完成版面设计、两轮校对、定稿,总计约30万字。开展沙元炳研究、宣传。相关文章在《方志江苏》《南通日报》《炎黄文化》“学习强国”等平台刊登。制作沙元炳宣讲课件。围绕沙元炳对如皋历史的贡献及乡贤精神撰写讲稿、制作ppt,筹办江苏方志大讲堂宣讲沙元炳事迹。协助拍摄纪录片《沙元炳》、布展沙元炳纪念馆。调查沙元炳相关遗址、文物。配合市文体广旅局、下原镇开展“下原镇乡贤文化广场”建设调研,并拿出初步建设建议方案。通过走访,找到沙元炳故居砖、瓦、木、石等构件;在白蒲镇找到沙元炳墓遗址及相关文物,协助恢复墓园……一项项工作实绩的背后有着最扎实的工作举措。

坚持拓宽视野和格局,正视2021年度综合考核排名不理想问题,市委党史办聚焦八个突出作风问题,认真查找创新能力不强、干事创业激情弱化、标准定位不高等“高沙”,以全局观念推动各项工作紧贴中心、服务大局,以系统思维强化各项举措相互策应、协同发力。以沙元炳先贤研究宣传等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为主要突破口,争一流、重实干、善创新,切实扛起新使命、走好赶考路,干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发展业绩。

在自我奋进中聚焦履职

聚焦“资政”,深度挖掘提炼如皋两千年文化史以及百年党史蕴含的文化精髓和历史智慧,积极为我市各项现代化建设助力。聚焦“育人”,解读好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聚焦“存史”,编好《如皋年鉴》《中共如皋地方史(1-3卷)》等书籍,记录如皋人民在新征程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火热实践。始终坚守年鉴文化核心价值,突出编鉴为用,推动年鉴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展现年鉴存史资治、教化育人的现实功能。充分发挥年鉴“资料库”“信息库”优势,为市发改委、花木盆景产业联合会等部门(行业)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历程提供权威、详实的素材,助力各行各业从历史的视角切入,着眼现实,进行纵深研究、科学决策。为各镇(区、街道)提供横向比照信息,助推争先创优、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污染防治攻坚等高质量考核指标的确定提供相关依据。扩大年鉴受众面,让年鉴进乡村、进学校,弘扬治沙优良传统,以新成就、新发展,激发全市人民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如皋答卷的豪情。突出如皋特色,力创精品年鉴,吸引省内外各地与如皋进行年鉴交流,年鉴日益成为宣传如皋、推介如皋的重要窗口……挑战自我强担当、创新思路谋出路、优势共享齐发力,如皋党史工作正奔跑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凝心聚力谋发展,实干笃行谱新篇。2023年,市委党史办将立足如皋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研究,拓宽工作视界,创新宣传方式,高定位、高标准地开展工作,以不服输的精神扛重责、担重任,以“钉钉子”精神展现新作为。

□融媒体记者陈嘉曦 通讯员王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