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水乡水牛记
□万元坤
我所在的苏北水乡,当时的农耕主要靠水牛。这是因为水牛的生活习性及身体特征适应水乡的农耕劳作。水牛的前腿粗壮,足趾宽大,牛蹄的蹄掌与黄牛相比,双倍还大。水牛的身材偏矮,重心偏低,犁田时行走更稳。古时有一神话,牛魔王不知自己是黄牛还是水牛,既然是牛中魔王,就应该是力大无穷。于是向群牛发问:“是黄牛力大,还是水牛力大?”结果牛群中走出一头水牛与一头黄牛,两头牛狠狠地斗了一架,水牛凭借那一对又长又尖又硬的犄角,凭借它重心低、立足稳的优势,很快就将黄牛斗败。牛魔王见了此状,立马按水牛的面相将自己打扮了起来。
水乡里当时能饲养水牛的农户,十有八九是村里的富户。尤其是那些养得起成年母牛的农家,如果母牛受了孕,产了仔,又生下一只母仔,那就要烧高香,敬天地,谢祖宗,还得在村庄里好好地请上几桌。因为生下一只牛仔,即便是公仔,也价值不菲。这是一窝肥猪也比不了的财富。
水牛的年龄以牙口计算。一头健康的成年水牛,可以长出七至八对臼齿。这对于食草动物来说,就意味着包括反刍在内的、完全的胃肠功能已经形成。牛的反刍主要靠臼齿。成年水牛一天的食草量通常在一百斤左右,冬春季节且以枯草为主。其营养成分主要是粗纤维,这些粗纤维必须经过反刍,才能被牛的肠胃充分吸收。
鲁迅先生喜欢“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将牛的一生,尤其是牛为人类所作的奉献描摹得淋漓尽致。这种描摹与我在水乡见到的最熟悉不过的景致太过相像了!
1961年暑假,我于如皋师范中师毕业后,在水乡地区的小学任教了七年。毫不夸张地说,我见过的水牛不下百头。尤其是在如皋县委发出“平整高沙土,实现旱改水”的号召后,水乡的水稻种植面积有了成倍增长,一到莳秧插秧季节,几乎所有的生产队里,田间都可以看到在劳作的水牛,它们不待到天明,便早早地被牵出牛棚,它们的早餐是在田埂上吃的。一旦进到已经被大水漫灌的田地里,它们的那个自然高高隆起的脊梁骨上,便会被套上用枣木制成的耕犁木枷,这种木枷常年套在牛的脊梁骨上,致使这里的牛皮上寸毛不生,皮比老茧还厚。牛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水里背犁,稍有不慎,还得挨上几鞭子。在戽水的水车旁边,有时牛主人邀约不到戽水的人,只有靠水牛了。牛主人这时会用特制的磨盘替代戽水的水车。水牛会像驴拉磨一样被蒙上双眼,然后围绕着磨轴拉磨前行。牛推磨,磨戽水,水入田,这种戽水的方式就是苦了牛。牛是人类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