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白蒲镇:“粮”辰美景丰收忙
眼下,走进白蒲镇,站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放眼望去,饱吸阳光的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一台台新型机械在田野里穿梭往来,收拢着丰收的喜悦。
科技引领
发展高质水稻种植模式
“今年我们共种植了21个水稻品种,前两天这些水稻刚收割完,等过段时间就可以进行数据测量了。”自从来到位于白蒲镇的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如皋试验示范基地后,基地管理员郭彩丽每年都会选取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测试,“考虑到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会连续几年对同一品种进行反复测试,再把所有的测试结果展示出来,希望可以从中选出产量高、口感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好米始于良种,近年来,白蒲镇依托南京农业大学设立在该镇的试验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品种比较、水肥监测等试验,引进品质优良、产量稳定、抗逆性好、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
此外,白蒲镇还充分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水稻种植迈上新台阶。白蒲镇农业农村局借力省农科院组建了“青禾”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全镇,从秧田耕整、壮秧培育、合理移栽、科学施肥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引进遥感无人机和智能传感器技术,进行作物长势诊断工作,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和肥力指标等关键数据;完善配套设备,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购置大型拖拉机、收割机和插秧机,引进碾米机流水线以及智能包装设备等,通过农机设备、生产技术共享,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
创优品牌
打造绿色健康大米产业
“马上就要收割了,我得抓紧时间采集各项数据,好给明年作参考。”这段时间,福欣家庭农场负责人杨镇华一有时间,就钻进有机稻田里,实时观察水稻的长势。种了十余年水稻,39岁的“大米哥”杨镇华依旧不敢有丝毫马虎。
由于从小接触农耕,杨镇华深谙良田“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从改良土壤、选优品种,到生物防治,他积极尝试生态种植:每年两茬变一茬,腾出时间,培优土壤;利用微生物菌肥,调适土壤含硒量,提高品质;加装稻田监控,网络直播作物生长过程,给客户满满的安全感……
在发展绿色特色精品农业的过程中,杨镇华深刻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便决定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品”。2016年,在“寻找江苏最好吃的大米”活动暨首届江苏百姓品米节上,福欣家庭农场的生态大米以其煮成的米饭香气沁鼻,色泽油亮,口感绵、韧、劲、爽的特质,摘得一等奖,杨镇华的大米品牌也因此“一炮打响”,备受市场青睐。“现在我们大米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眼下订单不断,到年底实现100万元的销售额应该不是问题。”谈及未来,杨镇华充满信心。
好土长好稻,好种产好米。白蒲镇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2018年还成功创建了江苏省首批“味稻小镇”。除了福欣家庭农场外,10多年来,江苏长寿集团如皋广兴米业有限公司也一直致力于生产标准高、品质好的大米,生产的“蒲塘”牌优质大米香飘江海平原,享誉全国。如今,越来越多的本土大米品牌正在白蒲这片土壤上茁壮生长。
产销融合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走进白蒲镇的如皋市恒孚稻米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园区基地,只见连体钢架大棚和烘干中心、加工中心紧邻而建,工人们穿梭其间,各自忙碌着。陈永建不仅是白蒲镇合兴村党总支书记,还是恒孚稻米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5月,目前已吸纳社员298人,基地面积3000多亩,主要从事水稻的种植、销售,并帮助社员做好配套服务。”
为了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坚持生产、销售两手抓,建立起“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这两年,我们着力打造‘梓韵’品牌,不断升级有机稻米包装,还和邮政公司加强‘社邮’合作,利用智慧悯农互联网外销,年销售优质大米300多吨,产品销售范围辐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陈永建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以“梓韵”品牌为主打的四大类、十个梯次的产品架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恒孚稻米农地股份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质稻米产销一条龙只是恒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一个链扣,接下来,我们将着眼长远,努力做到‘土’得出奇,‘特’出效益。”围绕“绿色、优质、生态、可持续”这一发展理念,不久前,陈永建又赶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一万多株香椿苗,将香椿苗夹种在有机稻米田间,利用香椿杀菌灭虫的植物特性,进一步减少虫害,提高亩产出。同时,合作社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优质元麦种植基地;利用零星地块,种植黑塌菜等特色时令蔬菜,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乡村振兴“里子”。
□融媒体记者张 颖
通 讯 员李锐敏 孙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