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流调人员的战疫日常:

一场与病毒的赛跑

“我可以带你转一圈,但大家都很忙,不一定有时间接受采访。”10月27日,记者第一次见到王晓宇时,她这样说。

王晓宇的第一句话,把记者搞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我们的到来,给本就忙碌的他们,添了麻烦。事实上,半个小时前,我们才刚刚加上微信,提出想要采访疫情流调组的请求。“大家都在战斗,这是个不眠之夜。”王晓宇的声音透着强撑的疲惫,她已经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

王晓宇是淮安人,远嫁如皋,可丈夫却在上海工作,一不小心又成了聚少离多。疫情情况复杂多变,加班对王晓宇来说是常态,“5+2”“白加黑”连轴转也是常有的事。“家里就奶奶陪着儿子,有点想他,也有点愧疚。”王晓宇揉了揉眼睛,笑得有些无奈。

接下来的好几天,王晓宇和她的同事会依然忙碌。“打个视频电话就当回去过了,孩子有奶奶照顾,我很放心。流调是和时间赛跑的工作,还是多挤出一点时间留给工作吧。”

113人的无眠之夜

10月26日晚8时许,落实外省回通人员落地检+三天三检中出现核酸检测异常。

短短半小时,一支113人的流调团队,迅速到位,并立刻开始运转。

“最大的目标是找到传染的源头,控制疫情的扩散,但这也是最大的难点。”市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沙留强告诉记者:“重要场所、重点人群摸排管控、消杀采样、核酸检测、风险研判……这些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各项工作高效开展,摸排管控连夜推进。而这背后,是这支队伍的彻夜未眠。

“平均每个人要打100多个电话。”蹲守了一整夜的王磊,声音有些沙哑:“流调工作,做起来是很难很难的,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流调。”

流调员们做什么?

“有一首歌这样唱: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这样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样算不算相逢?”这些……在流调员的眼里,可能算密接。

流调,直白地说,就是要搞明白:在过去每一个重要时间里,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发生的那些事儿。

“人均100多个电话,还都是夜里打的,肯定会遇到不接的、不配合的,但流调一旦进行,就一定要刨根问底的。”沙留强告诉记者:“流调时提出的问题非常多,有时一个对象就需要多次询问、反复对比,一次交流可长达一两个小时。”

除了电话流调,还有现场流调。一个行李箱,装着防疫和消杀用品。

“电话一响,立马上场。”负责现场流调的崔凯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一箱、两人、24小时待命、365天无休。”

早一分钟也是好的

疫情当前,这群抽丝剥茧与病毒赛跑的“福尔摩斯”们,只希望自己能更快一点,再快一点,跑在病毒“到达”前,保护大家。

临到中午,忙碌了一整夜的电话流调人员王磊却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核酸异常人员曾于12点30分上过公共厕所,此后2小时内去过该公共厕所的人员,必须迅速排查出来。”

“这个排查起来很困难吧?”面对记者的疑问,王磊叹了口气:“很难,但必须排查到位。多完善一个轨迹,就意味着减少一个风险点。”

沙留强说:“流调就是争分夺秒,早一分钟也是好的。希望大家接到流调电话,一定要配合我们。”

在现场,我们想要采访一位负责人高礼勇,可他一直在忙前跑后,电话始终没有断过。

有点遗憾,又并不遗憾。

这个夜晚,连同乡镇流调队及公安部门等,他们又会是一夜无眠。

□融媒体记者臧奕冬 唐艳云文

沈群山摄

记者感言

流调工作是疫情防控中一条隐形“战线”。通过核实大数据,排查风险人员,划出风险区域,才能为果断决策提供准确“情报”,跑赢疫情传播速度。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每一位坚守在岗位上的防疫工作人员,因为有你们,我们才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