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如皋——寻找1939.5.25(二)

□蒋霞萍

如皋古城的战火从1938年3月17号,日本饭塚部队的军靴准备踏上南通大姚港那一刻起就开始燃烧了,或者可以追溯到1925年日本成功研发螺旋推进器式“大小发动机登陆艇”就开始了。

1938年3月17日凌晨3点,侵华日军第101师团、步兵101联队(东京)部队长饭塚国五郎、步兵第101旅团部队长佐藤正三郎率领的5000个日军,在日本海军“新兴丸”“宜扬丸”号等多艘护卫舰的护送下,侵入南通大姚港江面。日本军舰在离江岸不远的江面上停下后,各军舰大小炮炮口一致齐刷刷对准了长江北岸。4点整,各军舰上所有炮一起开炮猛击江岸,炮火瞬间对国民政府布置的江防工事造成了毁灭性破坏,摧毁了沿江的大量民房,与此同时护卫舰放下了一艘艘工兵指挥小艇,全副武装的日军陆军先头部队,动作灵敏鱼贯而行地从护卫军舰下到小艇上,他们一个个头戴钢盔荷枪实弹,只等炮火一停便迅速抢滩登陆,占领大姚港。随后这些先头部队扇形散开,按军用作战图指定的地点,准确无误肃清刚刚在护卫舰炮火中,顽强生存下来的国民政府南通沿江部队守军,为日军大部队登陆扫清障碍,再配合大部队多路向周边地区快速进发。

饭塚部队的作战计划每一个步骤都如此缜密,完全称得上严丝合缝。

侵华战争开战初期,骄横不可一世的日军曾扬言要“三个月占领中国”。他们的自信第一就是来自作战部队指挥官身上的一张张军用作战图。这一张张军用作战图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有着详细说明,精细到哪一镇的桥梁可以载重多少(准确到斤),哪条街道可以开军用卡车,哪里只能步行通过。对于中国长江流域沿江各省市城镇情况,那些战前以各种身份掩护的日本特务,把6000多米长江岸,每一个港口的水深、流量、四季风向,军防工事,部队配置,换防时间,换防口令以及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源林场了解得事无巨细、滴水不漏。这些秘密情报被统一送往日本军部,再由军部汇总绘制成作战图,分发到承担该地区占领任务的指挥官手上。饭塚对南通地区从江防工事到地形地貌了如指掌。

第二,是日本军部为将在占领区作战的军队所配备的针对性的军事装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盟军在地中海达达尼尔海峡,加里波利海岸进行了惨烈无比的登陆战役。当时,作为协约国的日军目睹了战役的过程,也由此引发日军对未来登陆作战以何种方式进行的思考,并开始研发登陆装备。因为日军对登陆作战并不陌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在金州湾和山东省荣城登陆,成功切断了北洋水师旅顺、威海两大要塞的后路,包围并全歼了当时亚洲第一舰队——大清北洋水师。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故伎重施,再次以登陆作战的形式包围、封锁了旅顺港,用重炮在旅顺港全歼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舰队,为后期决战创造了条件。但是两次战役虽然成功,却血腥异常,而且当年日军使用的登陆船只,是从日本国内征调的木船和舢板。随着武器的进步,继续使用木船和舢板登陆滩头必将造成重大伤亡。因此日军决心研发出能自动行驶,并带有一定防弹能力的专业登陆装备。小、大、特种发动机登陆艇研发成功于1925年至1927年。这些登陆艇研发成功后很快便装备上登陆舰,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大量使用,并发挥了阶段性重要作用。

小型发动机登陆艇长10米多,宽2.44米,深1.22—1.3米。发动机功率45-60马力,可以在运载3吨物资或30名武装士兵的情况下以8节航速航行10个小时。这是日本针对中国沿江城市近距离抢滩而发挥作用的。

大型发动艇分别为长12.8、13.2、13.7米,宽14.88米、3.05、3.35米,深1.52米。自重8—9.5吨,发动机功率为60—80马力,载重12.5吨。底部为V和W型,艇首架设装有高倍瞄准镜的九二式重机枪,可收、放登陆跳板,在士兵抢滩登陆时,作防空等火力掩护。大型发动艇的艇尾装置是保护形状的螺旋推进器,而不是常见的螺旋桨。可以在装载一辆八九式战车,4辆卡车或70名武装士兵,10匹战马的情况,以8节航速行驶170海里。这是为登陆、占领中国沿海近距离,沿江远距离城市抢滩而准备的。

除此以外,日本还研究生产出了能运载中型坦克,最高航速10.5节,连续航行13个小时的特大发动艇。这种特大发动艇,可以装载两辆卡车、120名武装士兵、13匹战马。特大发动艇是为占领华北平原地区运送装甲车、战马而准备的。1935年日本又针对中国南方以及苏北里下河地区多河、湖、港、汊地型的情况,特别研究生产了木质和橡胶折叠舟。折叠舟全长7.35米,重200公斤,可以装载16名武装士兵,3匹战马。

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侵华战争,全面占领中国作了超细秘密情报、超强军事实力的充分准备。此次,日本饭塚部队即将在中国南通大姚湾登陆的就是被称之为“小发”的工兵指挥小艇。

南通至如皋距离6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