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沙元炳《说鹄》说起(上)

□彭伟

如皋历史上涌现出两位教育名家。一位是胡瑗(993—1059),即胡安定。他还是理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军事家。另一位是沙元炳(1864—1927)。胡安定生在北宋,沙元炳活跃于清末杏坛,两人相差800余年。时间久远、理念相近,沙元炳先生在创办如皋师范、如皋中学、如皋师范附属小学(今名),乃至支持张謇在通创办师范学校,或多或少受到胡安定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

沙先生素重乡缘。他的遗著《志颐堂诗文集》录有大量有关乡人字画书籍的诗文。沙元炳尤喜搜存乡邦文献。他主纂民国版《如皋县志》,为编修人员提供大量藏书。胡安定作为大贤,沙元炳可谓“神交有日”“仰慕已久”。他作有《胡安定先生〈中庸义〉序》《胡安定先生〈春秋义〉跋》。细读两篇大作,可谓沙元炳“私淑胡安定”的佐证:

1.搜罗胡氏遗著,以《中庸义》为例。沙元炳起初于《宋史·艺文志》中记录:宋盛乔编定此书。寻遍黄宗羲编辑《宋元学案》诸书,不见《中庸义》,沙氏失望,认为此书失传。不过,他心中难以割舍,某日阅读胡云峰《四书通》,获得《中庸义》中的只言片语,又按图索骥,检索卫氏《礼记集说》,发现《中庸义》全文。2.阅读胡氏遗著,沙元炳论述《中庸义》“简而易明,切而易行,昌圣学,明王道”。3.高度评价胡氏,沙元炳深情写道:则谓三代下,能任洙泗之传……孟子之后,独有先生可也。孔子曾在洙泗讲学。在沙元炳的心目中,胡瑗的教育成就,甚至超越朱熹,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孔孟之后的大教育家。他为此又有感叹:吾幸生大贤之乡。上述三点,足以说明,沙元炳应当受到胡安定的影响。他还撰有一篇《说鹄》,可说对胡安定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说鹄》录于《志颐堂诗文集》首卷首篇。全文看似一则寓言,实则论述教育之道。内容简述如下:海州沈雨辰侍郎饲养一只鹤,已有三年,吃住自如。偶感风声,惊鹤长鸣,但很快饮食如常。有时童子放鹤出笼,它总是徘徊不前。丁未九月,一只白鹄坠地未亡。有人将它圈养,用鱼虾喂养。它不吃不喝,五天后死去。鹤鹄同类,都抱有千里之志,傲视群雄,视天下如芥草,为何鹤存鹄死?沙元炳解读:“其安也,其习也,非其性也”——鹤的安逸来自豢养改变它的习惯,这种安逸不是它的天性。最后,沙氏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可怜的鹤子,忘记远大志向,那些教师们可以反省、醒悟了!

从此文来看,沙元炳十分重视培育人才。如何培育人才?不妨结合胡、沙两人的教育思想,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