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找寻77年 苏州老兵云端梦圆 祭拜如皋抗日“神枪手”

一个军礼需要多少年来完成?93岁的苏州老兵朱学山用77年的时光作答。一生军旅生涯,半生情系故人,他终于在这个清明时节,找寻到了自己革命路上的引路人——如皋“神枪手”叶伯稳。

“我要向你敬个礼。”隔着屏幕,朱学山颤巍巍地挺直脊梁,右手坚定而熟练地抬至太阳穴,中指与眉同高,向老战友献上了迟到的军礼。在苏州、如皋两地媒体的帮助下,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老人家终于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寻人视频 引发两地关注

清明前的苏州,明媚而清朗,然而苏州城里的一位老人却沉默而略带愁容。老人名叫朱学山,大尉军衔。1930年出生于南通,1945年2月,参加革命,曾参加如皋战役、苏中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65年9月,他从南通调往苏州原解放军第100医院,后任该院副院长。老人一生功勋卓著,荣获过解放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每逢清明,他都会想起自己的一位如皋籍战友。战友叫叶伯稳,在朱老心中,叶老是一位神枪手,正因为当年有他手把手地传授军事知识,自己才有后来的成就,这种亦师亦友的革命情谊深深烙印在朱老心中。但革命年代,几经辗转,两人渐渐失去联系,朱学山从别人那里听闻,叶伯稳可能牺牲在了战场。

这一生,朱老已无其它心愿,唯愿能找到自己的老战友叶伯稳,哪怕只是一块墓碑。于是,他录了一则寻人视频。视频中,一身勋章的他动情地介绍自己的故人:“他是一个战斗英雄,如果他不在了,我也希望能找到他的墓碑,我一定亲自去祭拜!”

这则视频迅速在网络传播开来。苏州、如皋两地相关部门、媒体、网友纷纷接力传递,希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然而打开相关历史档案,却查无此人,正当找寻毫无头绪之际,有人提供线索:搬经镇有一位老人,叫叶伯稳,听说他会打枪,其年龄、身形跟朱老的描述极为相似,只是已经因病去世多年。

此叶伯稳是否就是老人牵挂的战友呢?记者多方寻找,经叶伯稳后代核实,终于确定:此人就是朱学山苦苦寻找的战友。

两地连线 了却77年心愿

2日午后,68岁的陈书华、57岁的陈金莲兄妹和往年一样,在祖宅里准备物品,稍后他们要去祭拜外祖父叶伯稳,此时,一个视频电话打来。

外祖父离世42年,远在苏州还有一位老战友一直牵挂着他。陈书华得知此事,非常感动。他通过视频告诉朱老:外公叶伯稳出生于1908年,后来在夏堡村渔场工作,1980年因病去世,享年72岁。朱老又悲又喜,悲的是战友活着的时候,自己未能见上一面,再见已是天人永隔;喜的是战友当年没有牺牲,他见证过他们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变为现实。

陈书华告诉朱老,外祖父为人豪爽热心,喜欢帮助四邻,只是很少提及往事,从不张扬自己的军旅生涯,他还是从别人口中知道外公会打枪,而且打得非常准。在陈书华印象里,外公有一把视若珍宝的盒子枪,枪下面有一串红穗子,虽然枪已斑驳失效,但在外公眼里比命还珍贵,从不肯人触碰,也不肯现于众人。朱学山告诉陈书华,叶伯稳当年在战场上非常英勇,是个让令人仰慕的抗日英雄,也是大伙儿时的榜样,自己一直很想念他。

往事历历在目,打开尘封的记忆之门,陈书华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谢:“谢谢您,这么多年了还一直牵挂着外祖父,是您填补了他在我记忆中的空白……”

云端祭拜 英雄不曾远去

叶家祖宅屋后是一片金色的油菜花海,一棵生机勃勃的柳树长于其间,坚挺向上,很远就能望见,似盼故人来。叶伯稳就葬于树下。没有遗骸,只有骨灰,一方青石碑,简朴庄重,其上没有遗像,只有名字。

因为疫情原因,朱学山暂不能来如皋。陈书华和妹妹就带着朱老的心愿来到外祖父的墓前。视频的那一端,是等待了77年朱学山,视频的这一端,是一方历经岁月的墓碑。

“看到了!看到了!叶伯稳,我看到了!”朱学山像孩童般喊起来,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15岁那年,彼时,他与叶伯稳初见,从此,埋下一生的念想与牵挂。“让我向他敬个礼。”93岁的老人立正、敬礼、泪目……久久不能自已。

“你们一定要帮我把这个墓管好啊!”这一声叮嘱饱含着老人77年的寄托。“会的,我们一定看护好,等爷爷您来……”这一声回应是后代给先辈的承诺。

叶伯稳没有留下任何历史遗存,没有一张照片、一块军功章,甚至战争年代的一件物品。即使没有可以缅怀的实物,在朱学山心中,那个高大威武的形象仍一直鲜活,不曾淡忘。正如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解甲归田、隐姓埋名的英雄们。

□融媒体记者沙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