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周光福:做一名“四勤”网格员

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环,网格员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脚步丈量网格,用担当保护平安。大街小巷,村里乡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搬经镇高明庄社区专职网格员、第一网格网格长周光福就是其中一位。

“早上六点半开车从家里出发,一圈跑下来15里左右,差不多需要四十分钟,主要是巡查环境卫生和各个道口的监控。”搬经镇高明庄社区由原先的三个村合并而来,一共分为三个网格,身为第一网格长的周光福,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巡视网格。

由于刚过完春节,人员流动比较大,加上周边城市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当下疫情防控形势趋紧,巡视完环境卫生情况的周光福又立即来到辖区企业和居家隔离居民家中,帮隔离人员测量体温,检查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平日里,让周光福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检查完疫情隔离点,周光福来到了2组的张广美家。张广美今年78岁,患有肢体3级、精神2级残疾,平日里都是老伴儿陈国鉴在家照料。周光福隔三岔五就会过来看看,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看到张广美平日里使用的轮椅已经破损,周光福立刻向社区提出申请。“轮椅已经在申请了,有个过程,社区办公室有一张备用轮椅,我明天给你带过来先用着。”周光福说,“我今天来是要了解关于老年体检和保险的事情。”当得知张广美已经办理了保险并已参加体检,周光福这才放了心。

提起周光福,陈国鉴总是竖起大拇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不管有什么事情,只要找到他,他都尽力帮我们解决。考虑到我们家的实际情况,很多事情他都是上门服务。”

离开了张广美家,周光福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同组的马新松家。马新松一家是二十多年前从新疆回迁的,早年马新松的父亲马介玉带着妻子去支边援疆,马新松和弟弟也就出生在新疆。马新松体弱多病,弟弟患有智力残疾,马介玉的老母亲身体也不好。回迁后一家人生活比较困难,几年前,马介玉病故,家中一贫如洗。

“幸亏当年周主任给我们送来了一笔钱,我们这才把父亲的后事给办理了,真的非常感激。”马新松回忆。也就是从那以后,周光福成了马新松家的常客。“这一家人我确实不放心,一有时间就要来看看。”周光福环顾着马新松家里的情况,对记者说出了心里话。

在回社区办公室的路上,周光福遇到了21组的朱小兰。朱小兰因为田间道路与周边土地承包户起了纠纷,由于之前周光福不是这一片区的网格员,需要对这起田间道路纠纷进行实地勘察。在现场了解情况后,周光福立刻电话联系了对方,约好调解时间。

尽管周光福有着多年的网格员工作经历,但他也坦言,工作中经常会遇有棘手的难题,比如历史遗留问题就需要多方走访、查证,形成完整且有说服力的信息链条给群众答复。

在周光福看来,遇到难题不可怕,关键要看网格员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升。周光福在基层网格工作中总结出了“四勤”工作法:一是“腿勤”,靠着一双“铁脚板”,他走遍了网格内的每一个角落,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二是“嘴勤”,除了常态化巡查外,他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去村民家里走访,和村民拉拉家常,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村民的生活需求、急事难事,并尽己所能为村民排忧解难;三是“手勤”,他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除了通过“全要素网格通”手机采集信息、上报事件外,他还将每天的重点事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录在工作本上,每天上下班时都要翻阅一遍,看看当天的事情有没有办结;四是“脑勤”,虽然他年过半百,但乐于学习,经常组织第一网格内的网格员共同学习上级有关网格工作的最新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并落实到具体的网格工作中。

在赢得群众口碑的同时,周光福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在前不久召开的南通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上,周光福获评“南通最美网格员”。在周光福看来,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鼓励:“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要珍惜为群众服务的机会。”

临下班前,周光福从仓库找来了轮椅放到自己的车上,准备给张广美送去,他说这是对群众的承诺,一定要及时兑现。

 □融媒体记者张亮亮 季金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