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探路》序

□阿滢

我在主编琅嬛文库之初,就立志把琅嬛文库系列丛书做成品牌产品,让人看到“琅嬛”二字,就知道是有品位的图书。因而,一直在追求书的品质。琅嬛文库已出版文学、历史类图书百余种,作者遍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作者对琅嬛文库所出版的书籍满意,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的合作,安徽作家徐东军先生即是第二次加盟,出版散文集《探路》。

二〇一八年,在作家张铁鹰的引介下,徐东军的散文集《爱在父耕母织间》入选琅嬛文库第十一辑,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当我看到这部书稿时,特别喜欢,整本散文集都是写民俗的内容,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父亲在劳动和生活中使用过的农具和用具四十余件,第二部分写的是母亲所做女红三十余件。那些父亲曾经使用过的木轮车、木犁、木杷等农具,母亲所做的金莲绣花鞋、花兜兜、吉星帽等针线活,现在基本都已绝迹,徐东军先生把这些写出来,不仅仅是对父母的纪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真实记录,颇具史料价值。

我从事写作四十余年,原来一直是致力于纯文学的创作,直到近十年来,主编一份地方文史杂志后,对乡邦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沉迷其中,每每为发现一通古碑、一部族谱而兴奋不已。对于一般写作者来说,无论出版了多少部书,写小说无法超越茅盾、巴金;写散文无法超越周作人、梁实秋;写诗歌无法超越徐志摩。但做地方文化研究,即使是一篇简短的考证文章都是自己所独有的贡献、具有史料价值,同样是可以传世的。因而,我特别看重徐东军先生那些带着泥土芳香的作品。

《爱在父耕母织间》出版不久,徐东军先生就整理出了散文集《探路》,相对第一部书来说,这部《探路》的内容有些杂,由此也看出作者的多元化生活。徐东军是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曾在农村务农、当过乡镇企业负责人、在上海跑过运输……近年来,热衷于家族事业,作为安徽徐氏家族联谊会负责人为了各县市成立家族联谊会而奔波于各地,还主编了《安徽徐氏》《全球徐氏》两份家族联谊杂志。多年来,由于他一直从事家族联谊活动的报道工作,深入了解全省各支宗亲情况,写了大量的纪实性文章,编辑成一部五十余万字的《宗亲联谊路漫漫》。他那握枪杆子、锄把子的手,又写出上百万字的文章,不能不令人敬佩。

《探路》一书内容涉及谱牒文化、祠堂文化、家族文化等等。从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近年来,我也在做谱牒整理与研究,热衷于家族活动及家族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主编了《新邑郭氏族谱》,并帮其他家族编修了多部族谱,多次组织家族活动,编写了《新泰郭氏文化》《新泰郭氏人物志》等书籍。作为同道中人,特别理解徐东军为了地方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增强文化自信。为了增强乡邦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必须有更多的像徐东军这样的地方文化的探寻者,积极自觉地担负起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自觉承担起讲好地方故事、宣传地方文化的责任,才能让乡邦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