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

传承治沙精神 扛起如城担当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土地贫瘠、灾害频繁的现状,如皋县委吹响了“治沙改土”的集结号。去年,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再次发出了“弘扬治沙精神,全面乘势聚力,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的号召。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策划实施“重走治沙路 一起向未来——‘沙场大练兵’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深入挖掘如皋治沙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引导全市上下始终保持“闻战则喜”的蓬勃朝气,“横刀立马”的铿锵勇气,“滴水穿石”的奋进锐气,全力跑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赛。

解放初期,我市中西部多为沙洲、沙脊构成的高沙土地区,高低不平、沙粗且厚、漏水漏肥、十年九荒。如皋人民一直深受“高沙土”的影响,土地贫瘠,灾害频繁,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穷则思变。勤劳勇敢的如皋人民从内心深处发出治沙改土、改天换地的呐喊。为了改变农民耕作条件,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粮食产量,20世纪50年代末期,原城西公社率先拉开了如皋人民治理高沙土的序幕。

城西公社: 治沙改土“第一锹”

“讨饭子出在十姓庄。十姓庄,穷地方,十年就有九年荒,三天不下雨,河底朝了上,三天一下雨水汪汪,始终扔不掉个讨饭棒!”回忆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地面貌,原城西公社吴庄大队(现如城街道十里社区)的会计陈召余不禁潸然泪下。陈召余所在的吴庄大队就紧邻十姓庄。“我有五分地靠这个庄。种的黄豆已经开花了,一场大雨之后,连黄豆叶子都看不见了。”

1959年底,原城西公社先行先试,利用建成全县第一座电灌站的有利条件,大规模组织劳力削平“龟背驼”,擂响了削平高沙土、实现“旱改水”的战鼓。

“起早带晚,一天要出4次工。就是早工、上午工、下午工和晚工。一天事实上要干13至14个小时。”那段岁月,原城西公社冒庄大队主任于志高记忆深刻。

“我们大队一小队有一个叫陆胜如的,总是夜里就去。每天早上,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他的衣服摆在旁边,上面已经结了霜。”原城西公社纪庄大队书记纪广全说。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治沙改水,原城西公社大部分高沙土地区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善,共平整了6000多亩田,通过平整、改土和建设水利设施,试种水稻一举获得成功。

“我们就先支持这个十姓庄,不分日夜地平整土地。不仅是要把土地平整好了,还要把丰产沟建起来。要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农田才能保丰收。十姓庄以后就富起来了,条件好了,家家住了楼房。”陈召余自豪地说。

原城西公社削平高沙土、实现“旱改水”的成功实践,使当时的如皋县委领导精神为之大振,改变全县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挖掉如皋“穷根”的工作思路豁然明晰。

禁燃禁放: 虎虎生风“战高沙”

“破除陈规陋习,为空气‘减负’,这是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必然要求。”新年伊始,我市调整了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明确主城区禁放区域内全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斗香。

腊月二十以后,如城街道纪庄社区将所有干部的作息时间都进行了调整,实行两班倒,24小时值守。“我们这里原来有很多土庙,虽然后来土庙拆除了,但是老百姓还有这个习俗,在土庙的原址上点香。”社区党总支书记纪昌俊介绍说,社区干部几乎每天早上都是天不亮就来到了各自的值守点,深更半夜才回到家。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的压力最大。”孔庙社区辖区内的定慧禅寺,以往每年的除夕晚上,都会聚集近2万人烧香祈福。“我们下午四点多就从家里出来了,到自己的辖区值守,我被分到如皋师范、集贤里、定慧寺附近,直到正月初一下午两点多才回家。”社区志愿者张存如说。

“正月初五迎财神,开启一年好运程。”不少做生意的人都有这样的观念。位于城西社区的兴隆装饰城有200多家商户,之前不少业主初五零点一过就来开门放烟花、点斗香,图个好兆头。“今年基本上每家也都买了的,最大的一家,买的19层的斗香,买了五六个,都是准备在正月初五这天用的。”兴隆装饰城负责人吴建林介绍说。

“禁放烟花爆竹、禁燃斗香是当前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上下最急需战胜的‘高沙’。”如皋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鑫说,“双禁”工作,是破除居民过年陋习的一次“革命”,是防止大气污染的一次“亮剑”,更是展示为民初心的一次“练兵”。

为了让居民们发自内心接受“双禁”,如城街道各社区工作人员“花式”解锁宣传姿势。陆桥社区、孔庙社区、西郊社区、龙游河村、沿河村持续发挥“小喇叭”功能,不断扩大宣传面;仙鹤社区、红星社区“宣传引导+巡查劝阻”双管齐下,党员干部、楼组长带头示范,形成“双禁”良好氛围;蒲行社区工作人员变身“知心姐姐”,耐心规劝已经购置烟花爆竹和斗香的居民,安排地方集中收集和堆放无法退货的斗香;城东社区、纪庄社区对送香点采取24小时专人值班,安排车辆对斗香进行收集和处理;长巷社区、城西社区依托网格,发挥“萤火虫”作用,向沿街店面宣传巡查,三管齐下;凌青村、钱长村立足“双网融合”机制,发挥好网格和警网的合力作用,积极开展“双禁”工作。近千名志愿者根据统一安排,细分至各小区网格,对责任区内“双禁”工作承担具体责任。除夕下午5点、正月初一零点、正月初五零点……重要时间段的一次次“打卡”,成了所有如城人肩扛重责的真实写照。

整个春节期间,主城区因燃放烟花爆竹或斗香引起交通工具火灾警情0起,同比去年春节期间下降100%,PM2.5均值较去年同期下降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3%。

“我们要真正把一件事情做成功,还得益于把群众发动起来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跟我们站在了一起,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也是我理解的如皋治沙精神的精髓所在。”孙鑫说。

“沙场”点兵: 靶向发力扛担当

“治沙改土虽然成功了,但当前阻挡如城高质量发展的‘高沙’依然存在。我们要全面响应市‘喜迎二十大 再次战高沙’主题教育,找准‘高沙’、战胜‘高沙’。”在前不久召开的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2021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储开平发出了这样的号召。

2022年是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信访维稳的攻坚之年、招商引资的突破之年、项目建设的提振之年。“当前,信访维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就是横亘在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发展前的‘拦路虎’,是必须要战胜的‘高沙’。”

当前,全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集中承压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凸显期”,如城作为全市的重要主战场,维护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已经对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社区)的名单进行了调整,对于信访工作问题较大的村居,增加了挂钩的领导力量,同时推行‘领导包案+工作专班’的新模式,目的就是要下大力气、下狠功夫化解信访积案。”

不抓招商引资,就没有项目支撑,招商引资“不断链”,项目建设才能“不断线”。今年,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专门出台了考核激励政策,在班子成员、村(社区)、专职招商人员三个层面实行“赛马制”,以招商成效比贡献、论英雄。“对招商第一引荐人,按照梯度奖励的办法给予真金白银的重奖,最高奖励300万元,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的大跨越。”

“传承,是最好的铭记;行动,是最好的传承。”储开平说,2022年,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将发挥主城优势、扛起主城担当,持续锚定“工业投入三年两百亿、规模工业三年翻一番、上市企业五年达十家”的目标任务,战胜“信访维稳”高沙,战胜“招商引资”高沙,战胜“项目建设”高沙,切实提升对全市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为我市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贡献更多力量。

□融媒体记者陈维 刘伟

城西公社擂响削平高沙土的战鼓

城西公社“旱改水”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