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徐银:

手推肩挑不畏难 治沙军中“铁姑娘”

“下定决心呀~嗬嗨!不怕牺牲呀~嗬嗨!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近日,当记者来到江安镇拜访当年参加过“战高沙”的老人徐银时,她正在屋后的田地里干农活儿,嘴里唱着号子,打老远就能听到。乡野的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吹乱了老人半白的头发,老人眼角额间细细的纹路里似是藏着说不尽的峥嵘岁月。

“她明显老了,当年带领着队里的姑娘们治沙的时候,走路都带风。”看着徐银深一脚浅一脚走在田地里的背影,村里随行的老人悄声说道,“这首治沙号子她老挂在嘴边,这么多年了,倒像是变成了一种习惯。”

治沙,是镌刻在徐银心头永远的记忆。当年勤劳坚韧的如皋人民在当时如皋县委的带领下,忍饥挨饿手推肩挑,向沙土要水田、向沟洼要平地,全县掀起治沙改土热潮。当年只有15岁的徐银也毅然加入了治沙的队伍。“起初是每个村各自为战,以大队为单位集中治理高沙土,到了1975年的时候,全公社组织专业队伍共8个连队,搞削平高沙的大会战,像部队打仗一样,进行大兵团作战。”谈及往事,徐银的眼中闪闪发光,“当时我们大队里11名年龄相仿的大姑娘组成了一支铁姑娘队,我也成了当年铁姑娘队的队长。”

在那段汗水夹杂着泥浆的日子里,徐银每天早上天没亮就出发,晚上点着灯干活儿,带着队里的姑娘们冲锋在前,工程进度从不落后。“我有不少姐妹肩头上的皮被磨了,鞋底也磨坏了,但是从来没有人叫苦叫累,整个工地上劳动号子响彻云天、此起彼伏,简直就像是一场交响乐盛会。”

手推肩挑不畏难,治沙军中“铁姑娘”就是徐银的真实写照,她坚持战斗在工地上,一直到她结婚的大喜日子,她才放下手中的“活计”。1975年11月16日,公社党委在施工工地上为徐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结婚欢送会。“当时大队党支部给我送了帐帘、绢花、担子和铁锹,那条帐帘我到今天都还留着呢。”徐银一边说着,一边起身打开旁边的柜门,取出那条已经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帐帘。帐帘被抖开的瞬间,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磨损严重的布面上,那用红色丝线绣上的“宁挑千斤重,不挑九百九”的赠言依稀可辨。

削平高沙后,徐银便带着姑娘们精心培育棉花,积极响应科学种田的,使得全队的棉花亩产达到196斤,比其他生产队亩产多出近百斤,获得全江安区棉花生产第一名的好成绩。

而今,70岁的徐银依旧守着她热爱的土地,种蔬菜、产粮食,生活富足且安定。日子好了,那些吃过的苦就显得弥足珍贵,闲暇时,徐银会将自己过去治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希望将老一辈人不怕吃苦的精神传承下去。“现在电视、广播里到处都在说要弘扬我们如皋治沙精神,我心里也是很高兴的。”徐银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她希望年轻的一代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融媒体记者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