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红楼梦》中的如皋民俗文化(一)

□肖芝宁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之作,也堪称是一部文化小说。书中有着当时社会上包罗万象、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的记载。如皋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如皋的许多民间习俗都被生动细致地记载于《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中。笔者曾在拙作《红楼梦中的如皋民俗文化》中举过几例,现再述几例于下:

一、过会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士隐抱了女儿英莲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忽然来了一僧一道,癞头和尚念了四句偈语:“惯养娇生笑你痴……”预示英莲在元宵节灯会被人拐去,以致后来卖给薛家作妾。

“过会”,《红楼梦》注:旧时遇节庆,随地聚演百戏杂耍、声乐鼓吹之类,观者如潮。

如皋历来常有过会。《如皋历史文化》记载:每年元宵节有灯会。农历四月二十日“眼光娘娘圣诞”庙会,远近农民和商贩皆来烧香和交易。《东皋话旧》记载:五月十三日“关帝圣诞日”关公会,烧香磕拜的老少男女成千上万。笔者从现已九十多岁的老人口中了解到,最热闹最隆重的是每年三次的“城隍出会”。《如皋文史》第十辑详细记载了城隍出会的盛况:

古代称守护城池之神为“城隍”。民间传说,一县的城隍,相当于人间的县令,掌管民政,奖善罚恶,故祭祀极其虔诚。又说,聪明正直,有功于国家和人民的文臣武将,死后就任城隍。故城隍有姓有名,言之确凿。

每年清明、中元(七月半)、开炉(十月朝)三个节日,城隍出巡。因为城隍是伯爵,所以仪式要比知县出巡威武得多。路线固定不变,出庙门向西,沿大街至大寺巷向北,经北大街,出拱极门(北门),向东至花市街东,停轿休息约半小时,焚纸钱赈孤。再东行,过三官殿桥,沿濠河向南,进靖海门(东门),向西回宫。出巡队伍之前,有人扛一扇黃纸牌,上写城隍出巡事由,敲锣清道。随后两人吹唢呐;四人抬一顶蓝呢布轿子,内坐乌纱帽、红袍、白胡子的土地神像,作为城隍的前趋。半小时后,有五六个跳马夫的青年,赤膊红裤,头扎红巾,嘴唇旁插一根一头有绒球的针,手执铁叉,一路走一路跳,口里吆喝,将行人赶到两旁。随后两人各扛一面大锣,边走边敲,名为“鸣锣喝道”。跟后8人,每人扛一扇高脚牌,两人抬高香几,上面香炉里焚着檀香。接着是“烧拜香”的一步一拜;“烧红衣香”的妇女,手执长香。有长柄的掌扇(一名‘遮阳’);有摆着盖碗清茶和水果、茶食盘子的茶担,各式菜肴的菜担,还有细吹细打的“六素班”。最后才是“城隍爷”的八人大轿,轿前还有燃着檀香的锡提炉一对,“敕封忠佑伯”的提灯一对,“三班”差役头戴铜盔,穿黃色上衣,扮着“校卫”在轿子前面,胥吏有的手捧敕、印,公服步行。道士托着木盘,向沿街店铺收“香仪”。轿子后面,还有一大群或步行或坐轿,手执长香的信男信女。仪仗队伍有一里多长,缓缓前行。男女老幼夹道观看,店里的人也起立致敬。出巡从饭后开始,至傍晚回庙,由差役行“排衙”仪式,然后结束。有时队伍里还有踩高跷、荡湖船、河蚌精等文娱项目。

《东皋话旧》也详细记载了城隍出会的盛况,并记“民国二十八年,伪如皋知事于志文发起重塑神像,恢复城隍庙。中元节还仿照当年的仪式重演了一次‘城隍出巡’。”笔者访问了好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问及城隍出会的情况,他们都记忆犹新,详细描述当年城隍出会的盛况,可见城隍出会这一民俗在如皋人心中印象之深。

《如皋文史》和《东皋话旧》中所写“城隍出会”中有神有人,这和《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出现在“过会”时,以及他们后来的行动多么相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