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吴蕊仙与妙玉(四)

□丁建国

《诗观》所选夏沚诗两首:

怀吴蕊仙

癖耽翰墨费吟哦,欲寄愁心到薜萝。

江外故人青眼在,山中女伴素书多。

天涯镫火谁同调,岁暮冰霜独抱疴。

弹指流光容易掷,家园归梦近如何。

衲衣寄吴蕊仙

当年罗绮艳为裳,此日将云补衲忙。

针线不嫌灯火暗,“鬓鬟”曾近佛炉香。

尝将褂体蒲团相,叠入空囊云水装。

转眼秋风黄叶里,披衣耐得五更霜。

“鬓鬟”两字为我所揣度,原复印件模糊,看不出字形。

吴蕊仙去世十年后,冒辟疆邀请熟悉吴蕊仙的诗友聚会,共同怀念吴蕊仙。他的开场白会怎么说呢?我很好奇。因为我联想到,深爱林徽因而又无缘结合的金岳霖,于林徽因死后数年在酒楼宴请朋友,开席时深情说:“今天是徽因生日,所以请大家来聚聚。”诗友中潘澂作有《冒巢民先生见招因忆吴蕊仙事》一诗:

两鬓逾增宋玉伤,十年重拜李膺堂。

且看洛社人无恙,正使宗元贺不妨。

竹径还容求仲入,琴声已共伯机亡。

黄泉碧落浑闲事,玉蕊琪花竟杳茫。

此诗用典多,略释如下:

首联用“宋玉”“李膺”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感伤和对冒辟疆的崇仰。李膺乃东汉名士,为人敬慕。《后汉书·党锢列传》:“是时朝廷日乱,纲纪穨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颔联用欧阳修洛社和柳宗元贺王参元失火二典故,表达对冒辟疆的安慰。欧阳修诗:“洛社当年盛莫加,洛阳耆老至今夸。死生零落余无几,齿发衰残各可嗟。北库酒醪君旧物,西湖烟水我如家。已将二美交相胜,仍枉新肩丽彩霞。”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不需多说,高中生都熟悉。劲联用隐士求仲和鲜于枢爱琴两典故,抒发今昔变化,物是人非的感慨。求仲和羊仲乃汉代隐士。《文选·谢灵运诗》:“唯开蒋生迳,永怀求羊踪。”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隐于杜陵。舍中三迳,惟羊仲求仲从之游。”鲜于枢爱古琴,曾变卖家产以收购唐太古遗音琴。“琴声已共伯机亡”,是说那风雅美好的往昔已经随着吴蕊仙的去世而消失。尾联“玉蕊琪花竟杳茫”,直抒胸臆,哀悼吴蕊仙。

冒辟疆如何精心塑造妙玉以纪念吴蕊仙?

我之前说过:“冒辟疆对吴蕊仙的愧疚和怀念,乃是他创造妙玉这个形象的心理驱动力。”那么,冒辟疆是如何从吴蕊仙身上汲取素材来创造妙玉这个角色的呢?冒辟疆在和周羽步《题匿峰庐一律并赠巢民先生三绝》时说:“逢君未忍全倾吐”,他没有说的应该还有他其时秘密创作的《红楼梦》。冒辟疆要把吴蕊仙以妙玉的形象复活在《红楼梦》里而得以不朽。

1.以吴蕊仙的人生经历构造妙玉的人生经历。

试比较《红楼梦》有关妙玉人生的描述与《诗观》有关吴蕊仙人生的介绍: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逼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

“吴琪,字蕊仙,别字佛眉,江南长洲人。乃方伯挺庵公之孙女,孝廉康侯公女也。世居姑苏之花岸。蕊仙生而颖悟,五岁时辄过目成诵。父母见其慧性过人,为延师教读。髫龄而工诗,及笄而能文章,益昼夜攻苦不辍。父母见其善病,屡止之,不得也。”(《诗观》)

刚过了沁芳亭,忽见岫烟颤颤巍巍地迎面走来。宝玉忙问:“姐姐那里去?”岫烟笑道:“我找妙玉说话。”宝玉听了诧异,说道:“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原来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们一流的俗人。”岫烟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房居住,就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做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宝玉听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喜得笑道:“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来有本而来。正因他的一件事我为难,要请教别人去。如今遇见姐姐,真是天缘巧合,求姐姐指教。”说着,便将拜帖取与岫烟看。岫烟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宝玉听说,忙笑道:“姐姐不知道,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我因不知回什么字样才好,竟没了主意,正要去问林妹妹,可巧遇见了姐姐。”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为‘槛外之人’……(《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河南太守朱公闻其名,迎致之。蕊仙终以不乐喧杂,拂衣归。”(《诗观》)

世弃菲才无所亲,偶于笔墨寄精神。

绮罗自谢花钿影,笠钵聊为云水人。

久处放闲增鹤懒,暂因漂泊耐鸥贫。

满山红叶多闲地,欲向秋风置此身。

(吴蕊仙《雉皋寓园秋日和黄仙裳见过韵》)

其实,吴蕊仙的素材不单单给妙玉用,也给林黛玉用了。我初读“蕊仙生而颖悟,五岁时辄过目成诵。父母见其慧性过人,为延师教读。髫龄而工诗,及笄而能文章,益昼夜攻苦不辍。父母见其善病,屡止之,不得也”一段文字,油然感叹:这不是黛玉小时候吗?

2.妙玉栊翠庵前红梅白雪之景来自吴蕊仙的诗。

……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