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吴蕊仙与妙玉(三)

□丁建国

冒辟疆在吴蕊仙屡次提出重入空门之后,终为她在皋南杨花桥修造了尼姑庵,让她安住。冒还为她写了一组绝句,因收入诗集时未点出吴蕊仙其名,所以一直不为人知。我结合邓汉仪的叙述,考证如下:

《偶成八绝句》(冒辟疆)

十载前曾解佩珩,诗裁云锦画香蘅。

无端遂使参辰见,惆怅红丝系五情。

数年寥落不胜秋,遥望江南星汉流。

只道文君新得偶,哪知琴上涌吴钩。

绛仙才调叹无缘,羽客飞来亦是仙。

细腻风光微未解,篆烟花影怅经年。

闻道前冬已出关,春来璧合与珠还。

迎仙阁上迟环佩,两载劳劳鬓欲斑。

蹉跎好景惜繁华,辜负春风鬓影斜。

手把丁香怀百结,忽然秋老发萌芽。

九日扁舟到草莱,诗笺字字是珠胎。

喜心倒极翻愁绝,只恐春来又不来。

藕老丝长能缚地,柳深絮起欲粘天。

果能解脱餐松实,人外香光有妙禅。

雁书已到无劳怨,鸠计虽穷不用愁。

但愿君身如满月,丝毫无缺照邗沟。

第一首是说十年前,两人已经互通心声。但是无端生出的种种阻碍,使得两人不能相见。

第二首说,又是几年过去,冒以为蕊仙人生得到安顿,谁知蕊仙不愿意苟且,琴弦上涌动的是“吴钩”的寒光。这正切合邓汉仪介绍里的“抚丝桐而弄笔墨,意殊慷慨,不作儿女态也”。

第三首合说吴蕊仙周羽步两人。以“绛仙”比吴,冒、周都这么写,后面我还会说到。这里对应邓汉仪介绍里的“慕钱塘山水之胜,乃与才女周羽步为六桥、三竺之游”。

第四首的“出关”是说的吴蕊仙“晤慧灯禅师,……蕊仙遂洗心皈命于大张兰若”事。吴从闭关修炼中出来,冒已经等待两年了。

第五首叹息年华蹉跎,青春流逝。终于在人生的秋天,深情得以萌发。

第六首说吴蕊仙在重阳节那天来到如皋,递给冒辟疆的诗笺字字珠玑,冒喜极而愁生,怕他们的春天不会真的到来。

第七首是写吴再次遁入空门的事。冒辟疆祝愿吴蕊仙“人外香光有妙禅”。

第八首承前面称吴蕊仙为“绛仙”,继续用此典故。隋朝吴绛仙乃扬州人,所以说满月照邗沟。冒深情地表达:你的书信我已经收到,我虽困窘,还能对付,你不用为我担忧。只愿你好好的,生命圆满,丝毫无缺。

诗中可见冒辟疆对吴蕊仙的一腔深情和百般无奈。

周羽步《题匿峰庐一律并赠巢民先生三绝》最后一绝十分哀伤:“负笈相从共绛仙(谓吴蕊仙),追陪先后总茫然。如今茗粥随缘住,犹记题诗十九年。”

而冒辟疆的答诗更其哀伤:“负我幽冥憾蕊仙,明明生死亦胡然。逢君未忍全倾吐,岳岳填膺已六年。”

戊午年(1678),吴蕊仙去世已经六年,冒辟疆还感觉胸中的痛苦如山岳填塞。“逢君未忍全倾吐”,还有些什么隐秘呢?我们后文再说。

吴蕊仙死于壬子年(1672)。从丁酉年(1657)来到水绘园,到壬子年去世,吴蕊仙在如皋十五年。十五年中,她没有一天忘记冒辟疆,不管是在洗钵池边的深翠山房,还是在杨花桥畔的尼姑庵。庚戌年(1670)冒辟疆六十寿诞,吴蕊仙从尼姑庵中寄给冒两首七律《奉寄巢民先生兼办补寿》为他贺寿:

元亭书带草何繁,秋水襟期气若兰。

有客定留徐孺榻,无游不落孟嘉冠。

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

仙母亦知名下士,绮筵来降佩珊珊。

邺侯仙骨自超尘,何减当年张绪身。

博雅不遗秦汉句,风流还似晋唐人。

留题石壁珠为唾,放脚青山花作茵。

骨染烟霞称寿者,露桃银烛养天真。

其中“浅深流水琴中听,远近青山画里看”一联,后来作为柳如是的联语广为人知。不知道是吴蕊仙借用柳如是的,还是柳如是借用吴蕊仙的。

网上皆说吴蕊仙死在杨花桥尼姑庵,冒辟疆前去吊唁,哭泣写诗。这不符合事实。吴蕊仙是死在江南无锡。关于此,有两个铁证。

一是陈维崧词里的注释:

齐天乐·重游水绘园有感(陈维崧)

园丁不认曾游客,嗔人绕廊寻玩。红板桥倾,绿杨楼闭,谱出荒寒一段。看棋柯烂。算往事星星,酒旗歌馆。深悔重来,不来也省鬓毛换。

风前又成浩叹,说此间萝屋,有人羁绊。恨极卖珠,缘悭捣药,赢得啼鹃频唤。扁舟故国,只皓月魂归,清江目断。今古劫灰,付日斜人散。(吴门吴蕊仙曾客此园,归死梁溪,故后段及之。)

注:“归死梁溪。”陈维崧与吴蕊仙几乎同时来到如皋水绘园,他的说法是权威的。

第二个是邓汉仪《诗观》为女诗人夏沚所作的介绍:

夏沚,字湘友,江南无锡人,薛继央之继室也。与吴蕊仙为中表戚。壬子季春,值蕊仙初度,湘友手制水田衣相赠。画便面,萧疏有逸气。且致书蕊仙,以浪游江北为诫。吴果悁忿抱病归。吴其卒也,一切后事皆湘友担之。是真不负蕊仙者。

注:“壬子季春,值蕊仙初度,湘友手制水田衣相赠。……且致书蕊仙,以浪游江北为诫。吴果悁忿抱病归。吴其卒也,一切后事皆湘友担之。”夏沚是吴蕊仙的表姊妹,无锡人,应该住在梁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