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铿锵金秋行

□刘正林

去年国庆节刚过,我突然接到组织安排,要去外县参加涉粮问题联动巡察,为期40天。犹记那天,天阴沉沉的。我心中的那份忐忑与压力,也如这天气一般,不经意间爬上了脸庞。

大巴载着我们一行10人,疾驰在东去的高速公路上。凝望窗外,田间地头,三五农人正在忙碌地收获晚花生,成片成片的绿中泛黄的稻穗正在欢快地开花、结实。我的眼前浮现出魏巍《东方》中的美秋:“谷子黄了,高粱红了,棒子拖着长颈,像是游击战争年代平原人铁矛上飘拂的红缨。”我们这一行人,不也正是一支出征的利剑吗?

到达目的地,每天早上七点,大家集中吃早餐,仰望天空,月亮仍依稀可见,闪耀着清冷的光芒。每天晚上八九点,汇合完当天的工作、讨论下明天的安排,如果能及时返回住宿,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在月亮的指挥下,漫天的繁星如同跳跃的音符,欢快地奏响了儿歌《太阳下班了》:“太阳下班了,月亮上班了,下班了……”

我们在三楼西侧的一间小会议室内集中办公。那段时间里,这是一方拥挤的、嘈杂的小世界。长方形的会议桌上,摆满了笔记本、打印机、台账资料等,有时都感觉下不去手。东西两侧的桌上、椅子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材料箱,有的甚至叠了两三层。联动巡察节奏快、急事多,我们便经常全组讨论,集思广益,细化分工,扎实高效推进工作。当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大家还辩得面红耳赤。“辩则明,思则清。”正是这些交流与探讨,应和着每天的夕阳,透过明亮的玻璃,暖暖地照进屋内,不仅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组长个虽不高,但战斗意志始终高昂,带领我们勇往直前。大家虽来自不同部门单位,但善于团结、勇于担当,展现了极强的协作精神。特别是3名年轻小伙,肯吃苦、能耐劳,连续10多天,在高高的粮仓上,洒下辛劳的汗水;在深夜的办公室里,留下动人的身影。“人心齐,泰山移。”正是我们拧成了一股绳,才推动了各项工作无往而不胜。

时至深秋,我们走访了一批种粮大户。他们大多四五十岁,流转土地都在几千亩,个别的流转土地甚至超过万亩。沿着他们的指引,田野里成片成片的黄澄澄的稻穗弯着腰、低着头,一股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数台收割机正在忙碌地收获,数辆农用三轮车正在欢快地运输。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小时候的情景,每家每户基本都种两三亩地,每当稻子成熟了,全家老小齐上阵,起早贪黑,用镰刀收割、用平板车运输、用脱粒机脱粒,那份劳累至今仍感同身受……这与现在的种粮大户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根本没有可比性。看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啊。

去基层粮库实地调研,正值秋粮收购工作刚开启。广场上,一位五六十岁、满脸风霜的大爷,开着农用三轮车正在售卖新收获的稻谷。短暂等待后,当大爷得知稻谷的等级、价格、重量后,原本紧锁的眉头顷刻间舒展开来,露出会心的微笑,接过收购小票,就急忙奔向了财务室。向前望去,三排近十米高、百十米长的现代粮库映入眼帘,令人震撼。主任自豪地介绍说,每个大库由四个小仓组成,每个小仓可以储粮近三千吨,一个大库就可以储粮一万多吨。平生第一次爬上高高的粮仓,站在平整的粮面上,忆古思今,我感慨万千。

归程途中,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恬静的微笑。大巴车载DVD播放了一首老歌《打靶归来》,引得大家热情传唱。那激扬的旋律,也穿越千山万水,在祖国大地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