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治理有“数”聚合力 “智”治有方拓新局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如皋市镇两级指挥中心同心同行、苦干实干,大力开展“市域治理提质增效年”活动,高效推进运行体系优化、数据归集共享、协调联动处置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政务服务热线知晓率、问题解决率大幅度提升。“南通百通”区县频道建设、政务数据归集共享、综合分析研判等多项工作位列南通第一,政府网站内容保障、疑难工单闭环解决率位居南通前列,“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平台”相关创新做法被省“放管服”协调办编发工作简报全省推介。
夯实治理根基 凝聚“善治”软实力
抓班子强队伍,夯实实战基础能力。党建引领聚合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立“数治先锋”党建品牌。融合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基层解忧难”等系列活动,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常态化召开镇级指挥中心月度例会,为14个镇级指挥中心提供了分享成功经验、相互取长补短的沟通平台;针对平台操作、联动指挥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30余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首次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促进更新观念、充实知识、开拓思路,锻造市域治理“中坚力量”。
抓融合强联动,筑牢高效治理机制。推动12345热线完成77条8字头服务热线和12336等12条特服热线的整合归并,创新开通“一号答”“一企来”和涉外服务专线,全年共受理工单24万余件。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专项推进组,坚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套考核管到位、一支队伍服务好”,打造指挥中心与网格中心实质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设置网格上报事件提级办结率,全年网格提交市指挥中心协调处置事件442件,倒逼网格报送事件质量有序提升。依托政府网站积极开展政策解读51次、在线访谈19次、意见征集14次,督促部门及时回应公众咨询276次;探索建立舆情双向推送机制,配合市委网信办交办、跟踪重要舆情事件和网上“三跨”诉求事项1411件;创新建立线上“市域治理e站”,闭环处置网民诉求60余次,助推网下网上一体化综合治理更畅通、更快捷。
抓闭环促实效,构建多维监管制度。一方面强化联动监管,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协商作用,督促部门有效归集各类数据、持续协调平台建设;会同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中心,构建“检格+网格”生态文化公益保护协作体系,对涉及生态环境类事项进行联勤联动。另一方面借力群众监督,定期举办“圆桌会议”,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民情采集员、新闻媒体、部分群众代表及承办部门共坐一起,以事论事,共同探寻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办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邀请社会各界热心市民担任群众绩效考核评审员,将工作成效向群众展示,把“群众满意度”的考核权交给群众,推动各单位高效履行社会治理责任。
聚焦数据赋能 提升“智治”支撑力
聚焦数“聚”强支撑。定期召开政务数据归集共享专题联席会议,推动全市42个部门和单位通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归集各类数据1427余万条,汇聚全市2万余路“雪亮工程”和部门的业务监控视频资源,协调回流南通各类政务数据4.55亿条;为检察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江镇等单位和部门提供资源订阅533次,共享交换相关数据4亿余条;南通共享交换平台发布共享目录数445条,列南通第一。部署互联网出口区防毒墙、终端防病毒平台,利用态势感知设备监测、预警各类网络安全事件,依规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组织开展“长江禁捕信息化监管”等6个信息化项目的方案论证、评审工作;会同市财政局、国资办及有关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信息化项目进行评审把关,有效节约财政资金1.04亿元。
聚焦数“用”建平台。依托共享数据,搭建强有力的数据中台,加强数据清洗、治理;迭代研发政情民意、生态环境、联动指挥3张专题图和“放管服”综合研判、瓶装燃气安全监管平台、食品安全全流程监管平台3个创新应用,创建70余个监测预警项,实现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运行质态的动态展示。开发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平台,通过将各渠道信用数据的统一归集、加工治理,建成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全市信用信息基础库。探索深度筛选分析,对企业公共信用作出综合评价和等级评定,推送给执法监管部门进行差异化监管。相关创新做法已被省“放管服”协调办在全省推介。围绕“一个APP管服务”目标,依托“南通百通”APP建设“如皋频道”,推动形成云上如意店小二、企业开办半日通等7个本地特色服务,以及教育专区、VR如皋等10个创新应用,促进政务服务咨询效能大提速、大提升。
聚焦数“治”显成效。组织开展平台系统操作培训,进一步引导各镇级指挥中心广泛使用指挥平台开展预警研判;目前平台已推送实时预警安全隐患1万余条,根据预警信息生成风险研判报告70余篇,共向各板块推送相关预警线索300余条,助推相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流动加油、危化品违法行为13件;排查整改群租房安全隐患47件;严格管控“双肇”人员18人次,平台应用初显成效。确保综合研判精准高效。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情报体系,组建分析研判工作专班,定期召开研判例会,对区域内涉稳风险、矛盾纠纷、政情民意等进行分析研判、精准预警,编撰社情民意、网络安全、危化品预警信息核查处置、基层治理、生态环境等分析研判报告23篇,《12345受理要情》24份,获市领导先后批示34次。
强化联动指挥 增强“共治”执行力
健全机制,打造更加顺畅的联动体系。以市镇两级指挥中心为依托,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构建“网格吹哨、中心联动、部门报到”的联动运行体系。加快推进“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试点,形成“1+7+N”纵向分级联动、横向流转联勤的全方位指挥体系。打通应急指挥、公安110、防汛抗旱、疫情防控等16个重点部门和单位的视频通讯系统,通过“横向”实时视频调度,实现特定场景下的统一指挥和分级响应的高效协同。在全市大型演练和实战指挥中,中心多次实施全市设备资源和人员的适时按需调配,开展应急综合演练66次,保障各类接待和重大活动20余场次,制定《联动实战演练评分细则》,通过视频会议、统一通信系统全程实施指令传递和现场反馈,充分发挥了联合作战的效能,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和应用水平。
优化流程,构建更加规范的处置程序。研究出台《联动指挥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事件流转时限、办理标准、答复规范等要求,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畅通指挥运行。针对规划建设、市容市政、社区管理等领域98个跨部门事项,制定《职能交叉事件分流处置细则》,指定牵头、主办、协办单位;针对多次交办、久拖不决的事项,定期组织老干部专家组、部门入驻人员进行协商会办,协调相关板块和部门联合处置。创新编制《危化品车辆异常驻留现场核查指引》,明确危化品现场核查的具体内容、承办部门、违法行为及处罚依据等方面,确保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该指引被南通广泛推广。
强化考核,力求更加扎实的处置质效。督查力量再强化。整合中心领导班子、老干部专家组、业务骨干等优势力量,持续深化“三延”工作法(即将群众诉求延伸到事件现场,群众所盼延伸到政策层面,群众所怨延伸到民生考量),建立核查督查专班,形成《现场核查办法》《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工单分类、工单核实办法》等工作制度,推动现场核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核查手段全方位。利用“视频+现场+协调会”的方式对不同类别的工单开展核查,累计核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省市交办工单300余件;建立“一事一档”制度实行“限期销号”,对核查发现未整改到位问题及时进行督办;对处置不力的及时移送市委大督查办,确保件件有交代、事事有落实。问题解决显成效。针对重要突出问题,召开疑难工单协调会40余次,协调解决“双减退费纠纷”“流浪动物安置”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40余件;研究出台《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考核办法》,以“月通报、季评估、年考核”为抓手,每月编发月度考核通报,每季度开展一次“回头看”,对工单处置措施不力、工作不实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书面或现场督办,并列入行政问效考核范畴,确保市域治理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4·30极端天气指挥调度
“向人民汇报”专题活动
“政府公众开放月”暨媒体开放日活动
南通百通“如皋频道”建设获南通区县频道建设推广综合奖第一名
成功举办首次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人民群众满意度绩效评审活动
极端天气视频调度演练活动
为民解忧获好评
迈向新征程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政府办副主任
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丁陆一
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我市高质量发展大局,需要久久为功。2021年,我们群策群力、创新创优,推动市域治理各项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跟其他成熟部门相比,指挥中心还只是个少年,但我们年幼也奋发、懵懂也理性、踟蹰也坚定。2022年,指挥中心将紧扣“党委政府的大脑、领导决策的参谋、市域治理的枢纽”三大目标定位,强化“数据共享、预警预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四大核心功能,立足实战、实用、实效原则,聚焦“硬件+软件”双提升,明确“品牌化引领发展模式、项目化推进平台建用、标准化执行各项制度、清单化交办群众诉求、活动化展示工作成果、数据化考评工作绩效”六大实践路径,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抓好网格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横联纵贯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多元共治专业队伍,进一步优化预警预判智治平台,全面唱响“数治先锋”品牌,推动实现热线受理更快更好、监测预警更准更强、事件处置更严更实,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智”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