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寻访李渔的足迹

□朱霁云

我妻的舅舅肖荣教授的《李渔评传》,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研究李渔的专著”(见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李渔评传》出版编辑说明)的作者,凭借第一手资料,考证、坐实李渔出生年月和十七八岁前生活在如皋的史实。李渔是世界的,是中国的,也是如皋的,是从如皋走出去的,我们如皋人没有理由不认识、不理解他,不研究、不发扬他。

2002年,我在市人事局时,经我向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文化局汇报、建议,特地邀请肖荣来如皋作讲座。肖荣在他外甥冯建堪陪同下,专程来如皋,时任组织部长浦文海接待,我和有关部门的人员,再次陪同肖荣游览园林寺庙、大街小巷。

“如皋作为古城,她特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产生李渔这样的大家,有其必然性,如皋走出了李渔,李渔离不开如皋!”肖荣很有感触地说。

我市假座人事局会议室,请他作了关于李渔的讲座。肖荣评说了李渔的生平事迹、众多才艺和历史局限,概述了《李渔评传》的主要内容,讲说了他研究李渔的动机、方法和资料收集过程,现场互动,他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近百人听取了讲座,肖荣还向到会人员赠送了他的《李渔评传》。这是李渔离开如皋300多年后,第一次“走进”如皋。

2006年5月21—26日,我和友人偕同市电视台摄制组,赴浙江拍摄《寻访李渔》。

我们一行到达位于杭州文三街的浙江大学教授楼,肖荣教授和他的夫人刘云泉教授在家接待了我们,看到李渔故乡的来人,夫妇二人十分开心。肖荣侃侃而谈李渔在杭州、南京和兰溪的活动,和他近年来研究李渔的新的成果,以及学界的反应和评价,整整谈了半天。他还给我们展示了他收集的李渔资料、画像、李渔剧作古本、全集,以及他自己的著作手稿。

肖荣与浙江兰溪“李渔研究会”负责人联系,让他们接待我们采访。我们驱车前往金华的兰溪,参观了为纪念李渔而建的芥子园,园林承袭了南京芥子园的风格和称号,小中见大,曲中见幽。

根据肖荣研究,因为战乱,李渔曾避居故乡兰溪下李村3年,他在乡居期间,对村上的公益事业非常热心,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他倡导和设计了四处石坝连接两条溪流,开凿了三条长达6余里的水渠,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灌溉和饮用。我们专门到下李村,录制了三百多年前的石坝和水渠。十几个工人正在修缮李渔祠堂,祠堂宏伟高朗,气宇轩昂,可见故里乡亲对李渔一往情深。我们采访了当地村民,他们引领我们寻东访西,漫步乡道,他们对李渔所做的公益事业,津津乐道,念念不忘。李渔的如皋、兰溪两个故乡的后人,相谈甚欢,依依惜别……

如今,如皋建了李渔小学,修了李渔路,在大剧院前塑了李渔雕像。李渔是如皋人引以自豪的历史文化先贤,是历史文化古城的一座丰碑。我们应当永远纪念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他。肖荣教授已于今年上半年作古,享年87岁,他研究李渔的成果和贡献,将永存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