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周丹萍的《坟》

□彭伟

12月11日,又逢周六。拂晓时分,我赶到靖海门市场淘书。书贩老曹强烈向我推荐整麻袋中医院的旧材料。那些材料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没有收藏价值,只是些资料,因为只要两百块,当即成交。

在市场上,穿梭了两三个小时,别无所获,我便去老曹的摊位,拎起麻袋,准备回府。因为麻袋在手,我就低头踱步,顺眼看到地上有一册鲁迅先生的著作《坟》。封面画是陶元庆的杰作。大抵爱书的人见过,往往过目不忘。书品还行,估计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影印本,不值什么钱,我便向老曹讨要。他接过书,活像行家,翻前翻后,定下结论,不算老书,送就送吧。

回到家中,我看见封底定价7300元,意识到自己的初判有误,印象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过物价波动,否则书价不会如此之高。打开版权页,果然不错,此书系1953年9月第3次印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此书底本是民国印书《鲁迅全集·坟》,因此封面画得以幸存。陶元庆的装帧,巧妙至极,简约至美——几何图形的搭配,令人深思。黑色的三角形,仿佛坟墓的切面;白色的局部圆形组合,显然是棺椁的切面:死亡的气息,弥漫开来。同时画面配上淡黄的背景色,又让人眼前一亮,有些依恋。如此画面,点出鲁迅编《坟》的主旨:将昔日的旧作编于一处,“造成一个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

令我留恋的,不止封面画,还有书末的购书发票及书中钤印。那张老发票编号是012252,名为“新华书店如皋支店门市发票”,钤印(长方形)“新华书店如皋支店门市章”。发票显示,1954年4月5日,一位读书人从新华书店如皋支店购入这册《坟》。他为这本书支付7300元,他是谁呢?

发票的下方及书中其余两页,都钤有朱文印“周氏丹苹”。前后钤印三回,有可能是读者对此印的偏爱。说来真巧,这位读者是我的一位忘年交。《说文解字》解读萍字:苹也,水草也。周丹苹即周丹萍,原名周誉。他是淮军名将周鼎(1842—1908)的孙子,生在如皋。他小时候,正逢民初,府上不仅古玩字画琳琅满目,而且全天供应热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的人生高开低走。随着家族衰落,周誉浪迹于沪皋两地,倒卖过古董,做过制图员,画过画像,刻过图章。2014年,我去拜见过他。那年秋,他已93岁,精神不好,坐在轮椅上。从穿着到摆设,周家的贵族气质全然逝去。翌年初,枯木逢春,周誉居然能直立行走。他谈兴甚浓,聊起往事,提及“周丹萍”的来历。他年轻的时候,外貌出众,身陷三角恋。一位女子想要毁他容貌,这与《夜半歌声》中男主人公宋丹萍的命运相似,于是周誉便又名周丹萍。久经情场,周誉未有婚娶。他很幸运,在生命中困苦的时候,他邂逅翻译家宋桂煌的侄女宋女士。宋女士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一只手有残疾,不过她意志坚强。多年来,全凭她的照顾,周誉幸能长寿。

结识是缘。每逢岁末,我都要去看望下周老。大约在两三年前,我听闻周誉离世,心中不是滋味。人去书散,我手捧旧书,对于故人的友谊,正像书中的那句序言:“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