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汤门三勇士,英气荡人间
□太原 白本
如皋汤氏,英杰辈出,颇具代表性的是汤景延与其子汤有斌、其侄汤亚熊,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真可谓是如皋“汤门三勇士,英气荡人间”。
汤景延(1904—1948),如皋城西陆家庄人。抗战时期,因为立下奇功,他成为苏中地区的名人英雄。翻阅粟裕将军的回忆录《战争回忆录》,书中第224页写道:
1943年初,华中局、新四军军部鉴于苏南反“清乡”的严重形势和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在即,决定利用汤景延同志的特定社会关系,打入伪军内部……汤景延、顾复生、沈仲彝同志接受党的任务后,领导全团在极其复杂、艰险的环境中,英勇机智,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战斗。
这种特殊的战斗及汤景延同志的牺牲,粟裕将军从未忘记。《战争回忆录》记载,汤景延率部(即百姓俗称的“汤团”)打入敌人内部,假投降,真抗敌:确保苏中与江南的交通线;运购军需物资……1943年秋,“汤团”内部开花,突袭日伪据点,消灭敌人,凯旋归来,编入新四军苏中“联抗”第2团。至今他的侄子,年近百岁的汤有恒还清晰地记得汤景延抗日的传奇故事。据1948年5月15日上海《新闻报》等书刊报记载,是年2月18日,汤景延在奉贤县遭国民党军包围,负伤被捕,5月14日在江湾刑场牺牲。后来两位作家柯蓝、赵自合作,完成文学作品《不死的王孝和》,书中那位帮助和鼓舞王孝和的汤敬延,就是汤景延。
将门虎子,汤景延的长子汤有斌(1926—1949,又名汤新民),同样是一位英雄。据《汤景延之子汤新民》记载,汤有斌在父亲的影响下,思想进步,不折不扣地完成党的任务。1948年底,他去苏北军区步兵学校学习,政治方向明确,立志为革命事业献身。1949年初,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海军军舰“福山号”舰长陈舰庭,与华中九分区取得联系,准备大军南渡时起义,策应解放军渡江。军分区领导非常重视此事,便秘密派遣作战参谋长汤有斌带着李居石、李德荣等,装扮成猪贩子,经上海,前去福山。他们乘坐一艘装满80多头猪的帆船,到达上海,住在一家旅馆里。不幸的是,旅馆已经被敌人布控,他们又未能藏好军分区领导给陈舰长的信件,不幸全部被捕。经过敌人的严刑拷打,及审判,汤有斌极具英雄本色,视死如归,拒不认账。恼羞成怒的敌人,无奈之下,杀害了他们三人及陈舰长。
汤亚熊(1927—1946),也是一位英雄。1938年,日寇侵占如皋,烧毁汤家。国仇家恨,在汤亚熊的心中埋下了抗日的火种。1945年9月,他随军进入如皋城,成为一名革命文艺青年。他出任如皋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生活指导员、学生会会长等职务,组织“星海歌咏队”,邀请沈亚威来校指导。汤亚熊还创作了大量散文,刊载于《江海导报》《文综》。其中《发亮的夜晚》彰显出农民支持土改政策,抒发了自己支援革命的思想情感。
1946年12月,从磨头到大石等乡,敌人展开拉网式“清剿”。时近中午,敌人逼近正在龙游河东召开青年骨干分子会议的汤亚熊。他立即命令大家分队疏散。因为有人告密,他不幸被捕,带去吴窑。凶残的敌人把他吊在树上,严刑拷打,他强忍疼痛,一言不发。听到敌人污蔑他是土匪,他大义凛然地说道:谁是好人,谁是匪,让老百姓说吧!你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才是地地道道的匪……敌人将他打得遍体鳞伤,围观群众热泪盈眶。敌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当晚对他下了毒手。
汤门三勇士,英气荡人间,你们的故事,你们的作品,你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