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红楼梦》中的如皋民间游戏

□宗永石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写道:“宝玉见无客至……因先回至怡红院中,进入门来,只见院中寂静无人,有几个老婆子与小丫头们在回廊下取便乘凉,……宝玉也不去惊动。只有四儿看见,连忙上前来打帘子。将掀起时,只见芳官自内带笑跑出,几乎与宝玉撞个满怀。一见宝玉,方含笑站住,说道:‘你怎么来了?你快与我拦住晴雯,她要打我呢。’……随后晴雯赶来骂道:‘我看你这小蹄子往哪里去,输了不叫打。宝玉不在家,我看你有谁来救你。’宝玉连忙带笑拦住,说道:‘你妹子小,不知怎么得罪了你,你看我的份上,饶她罢。’……宝玉遂一手拉了晴雯,一手携了芳官,进入屋内。看时,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紫绡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却是芳官输与晴雯,芳官不肯叫打,跑了出去。晴雯因赶芳官,将怀内的子儿撒了一地。”

阅读这一段原文,我们都知道:宝玉平时宠着芳官,曾给她改名叫作“雄奴”“耶律雄奴”。还说“雄奴”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这其中隐藏的深刻含义,如皋红学研究者们已经进行过比较详尽的解读,笔者在此不作赘述。如皋民间过去时代的小儿戏耍的方式很多,比如“斗草”“老鹰抓小鸡”“跳格格”“跳绳”“躲猫猫”“抓子儿”等等。现就第六十四回中一群十多岁的小女孩玩的这种“抓子儿赢瓜子儿”的游戏进行粗浅解读。

“抓子儿”是我们如皋人妇孺皆知的一种游戏。具体分为五子、七子、九子和满把子儿等多种玩法。边抛(向空中抛掷)、边抓(向地上抓拾)、边接(把空中的子儿接住)。动作迅速敏捷,连贯通畅,一气呵成。所用的子儿,有的是桃核、杏核,有的是就地取材的空螺蛳壳儿,有的是用瓦片儿敲磨而成,有的是大小相同的石子儿,还有的是玛瑙球等等,其直径大多在十至十五毫米之间。小孩子们都喜欢玩这种游戏,特别是到了夏天,约上几个同伴往树阴底下一坐,就开始玩起来。既然是游戏,那就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则,才能判定输嬴。如果输了,就要被刮鼻子、用手指弹脑门、打手巴掌心或给付炒熟的蚕豆、花生等等作为惩罚。书中提到的“赢瓜子儿”,当然不是吃的瓜子儿,这是因为:一是芳官要宝玉挡住晴雯,说她要被打;二是晴雯追芳官,说“输了不叫打”;三是“却是芳官输与晴雯,芳官不肯叫打……”所以,这里三次提到的“打”,正是我这里列举的用手指弹脑袋瓜儿。

现以抓五子儿为例,向读者们揭示这种游戏的具体玩法。先把五子儿全抓在手,向空中抛出,然后用手背接住,再把手背上的子儿一齐抛向空中,用掌心向下“抓招”的方法,把空中的所有子儿一个不落地全部招住,以此所得子儿的数量多少,来决定各人出场的先后顺序。游戏开始,玩家手握五子儿只向空中抛出一粒,同时将手中剩下的四子儿撒向地面,并迅速接住空中下落的那粒子儿。第一步是一粒一粒抓,第二步是两粒两粒抓,第三步是一粒三粒抓,最后是四粒一齐抓,每抓必是先抛、后抓、再接。在抓两子儿时,如果中间两子儿挨得较近,而两边的子儿相对较远时,则不能先抓中间两子儿,那叫抠心扒脑子,是不允许的,要用跳抓的方法跳过中间两子儿。其间如有多抓少抓,或接不住,或触碰到其他不该抓的子儿时,就会被中止游戏,而给下一个玩家让出上场机会。

笔者小时候也玩过这种游戏,以至服役期间,利用训练间隙就曾在操场边玩过。那时有京、豫、鲁、川、湘、鄂、皖、陕、甘、宁、粤等全国各地的战友在旁边围观,他们都觉得新鲜好奇。我问他们会不会玩,并邀请他们参与其中,而他们个个摇头,说没有见过,不会玩。可见这种游戏的地域分布十分狭窄。

《红楼梦》是一部“寓史”小说的鸿篇巨著,作者惜墨如金。很多事件、很多场景只用一笔带过,从来不肯随意铺陈,唯独把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丝毫不会引起别人注意的一个“抓子儿赢瓜子儿”的小小游戏写进了《红楼梦》,我想这绝对不是作者的随意之举,而是作者刻意要把如皋印记永久地留在书中。就像作者在书中其他多个地方表露出来的如“大如州”(大如皋)、“刘姥姥”(如皋刘氏)、“知机县”(雉鸡——如皋县)、“板鹞风筝”(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一样,都是铁定的如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