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关于完善我市“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性措施的建议

2016年1月1日起,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从此,我国正式开启“全面二孩”时代。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生育政策等问题,会议作出重磅部署。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政策出台的同时也引发了广大家长的焦虑,经济条件、文化教育、身体状况等成为影响生育三孩的主要因素。生育二孩、三孩后,父母必然要付出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外在的生理疲惫、内在的心理焦虑势必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首先是健康问题。育儿时间和精力呈几何倍数增长,不少母亲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出现嗜睡、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忘事、免疫力下降等症状。第二是家庭和谐问题。为了平衡工作与家庭,小家庭主要采取的是依靠亲属(主要是双方父母)育儿的特殊模式。老人协助带孙子辈,就带来育儿理念、生活习惯、带孩子的意愿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调整和协调,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会激化矛盾。而保姆或钟点工带孩子存在职业素质难保证、费用高、安全隐患等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家庭还有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上有老,下有小,同时又要兼顾工作,无疑给生育的父母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三是子女教育问题。当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三孩”的到来,分散了家长的关爱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让家庭教育回归理性。同时,孩子之间可以相互分享、相互合作,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完善。但是,家庭中新添成员,对第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如果父母关注不够,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给家庭带来悲剧。再者是工作压力问题。生育二孩、三孩的父母年龄多数在28-45岁之间,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期,有的在单位还担当重任的。如果考虑到要照顾两个、三个孩子,在个人进步和发展等方面就会有所取舍,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父母工作上的精力。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教育公平、降低家庭教育开支、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支持措施。

1.建立健全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制定婴幼儿早教及托管机构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从设立幼托机构的条件、师资配备、教材、监管等方面加以规定,确保幼托机构的专业性、安全性和大众性,提升家长对托幼机构的信任度。

2.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建议政府加快增加公立医院儿科门诊的数量,相关部门在招聘时增加儿科医生的岗位,缓解婴幼儿就医难的问题。建议政府统筹协调,设立婴幼儿接种疫苗专业场所。

3.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议组织在社会各个层面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坐班,为父母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4.探索弹性工作制。工作时间上,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工作方式上,对于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家中确实存在孩子接送难的问题,同时工作岗位对工作地点要求性不高的话,可以考虑在适当放宽上下班时间。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其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在家进行远程办公。

5.优化多元化的晋升渠道。建议在原有的晋升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女性因生育导致的职业暂时中断期的特殊性,适当放宽女性的晋升条件,对于表现突出的、综合素质高的女性可以在任职年限、任职年龄等方面的条件予以放宽,在推荐途径上予以拓宽。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