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石庄镇邹蔡村:

软硬齐驱 吹动文明新风

崭新的易俗堂、宽敞的道德讲堂、随处可见的移风易俗小品……来到石庄镇西北角的邹蔡村,处处弥漫着移风易俗的浓郁氛围。

曾经这里交通闭塞,存在着高价人情、攀比成风等陈规陋习,近年来,该村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建设易俗堂、绘制文化墙等一系列举措,带动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间新房

开出宴客“新方”

 

走进邹蔡村百姓大舞台旁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平房,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明亮的配菜间、摆放整齐的桌椅和宽敞整洁的舞台,邹蔡村党总支书记邹平告诉记者,这里是前几天刚刚完工的易俗堂。“我们在易俗堂内配备了空调、油烟机、灶台、锅碗瓢盆等等,都是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的,可以容纳10桌大约100人同时用餐。”邹平说,村民在家办理红白喜事的时候,喜欢请厨师在院子里搭建大棚摆宴席,不仅影响交通,也影响环境,易俗堂的投用大大改善了村庄面貌。

其实早在2019年,邹蔡村就在村办公室旁建设了全镇首个易俗堂,引领村民转变办事方式。“易俗堂齐全的设备和良好的环境受到了村民的喜爱,使用率很高,但是由于紧邻村办公室,也存在了停车难等问题。”邹平说,今年上半年,村两委重新选址规划建设易俗堂,就是为了给村民带来更好的体验。“这里就在主干道旁,门前有一大片空地,可以满足村民的停车需求,此外周边有百姓大舞台、村史馆、农家书屋等等,村民参加宴席前后还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一支队伍

缩减人情“铺张”

 

“邹书记,我来预约一下易俗堂的使用,家里过段时间要办喜事,估计要七八桌,志愿队也请您一起帮忙安排好。”在易俗堂门前,记者偶遇了前来预约的村民张光领,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预约使用易俗堂,“家里好久没有办宴席了,这次有喜事,第一时间就赶来预约。”张光领说,对于村里的易俗堂他一直保持着观望状态,但是之前在老易俗堂参加过几次别人家办的宴席后,他感觉这里环境好、服务好,是办喜事非常好的选择。

张光领口中的志愿队,是村里成立的专门服务于红白喜事办理的队伍。“首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我担任会长,村干部担任会员,再成立志愿服务队。”邹平说,他们将红白理事会的章程和制度都张贴在了易俗堂的墙上,村民对照上面的工作划分,就能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我们有专门的记账员和服务员,免费提供服务,让红白喜事的办理更加井井有条。”“这个就是易俗堂办事的台账资料,包括来宾多少桌,菜品是多少元,礼金多少元等都会全程记录。”志愿者王楠楠说,这些记录本是移风易俗工作的见证。

统一服务不仅让居民更有获得感,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我们邹蔡村以往的人情往来很高,攀比到几千元的都有,现在我们进行统一服务,一方面为村民节约了办事成本,另一方面,我们有统一的记账员,可以压降人情往来。”邹平告诉记者,曾经高昂的人情让村民有口难言,后来村里向大家发出倡议,但是口头宣传收效甚微,自从将易俗堂使用和红白理事会工作章程结合起来以后,人情攀比在邹蔡村已无迹可寻。“我们现在村里的人情往来是一般人员200元,亲戚300元,都是公开透明的,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全面宣传

谱写生活“新篇”

 

在邹蔡村进村的主干道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标牌和文化墙,上面绘制了宣传标语、村规民约,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我们将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和人居环境的打造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加深村民的印象。”邹平告诉记者,文化墙和标语是肉眼可见的工作成果,但真正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的文化阵地,则是“旧易俗堂”。

“今年上半年,在建设新易俗堂的时候,我们同步对旧易俗堂进行了改造,建设了道德讲堂。”一边开着显示屏,邹平一边向记者介绍了这里的设施,电脑、音响、LED屏、讲桌、一百多张座椅……条件一点也不比专业的会议室差。“我们以这里为阵地,通过宣讲把精神文明带给老百姓,促使他们向上向善。”邹平说,道德讲堂自从投入使用,每次宣讲都会吸引大批村民前来参加。“之前我们办红白事都要讲排场、相互攀比,现在听了村里的宣传,铺张浪费减少了,奢靡之风也没有了,我们不仅能节约钱还能省不少事……”谈起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村民石映赞不绝口。

在如今的邹蔡村,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攀比之风已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另一种良性“攀比”,文明新风真正在当地实现了落地开花。“大家的荣誉感增强了,都在争创移风易俗先进户、文明户,乡村气象焕然一新。”邹平说,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下一步,村两委将一如既往地为老百姓做好服务,把群众的需求当做工作的追求,把群众满意当做工作的目标,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融媒体记者许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