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法治文化“走”进群众心坎里

空闲时,走进法治文化园散散步,在游乐中了解法律知识;走过法治长廊,与同伴一起畅谈学习感悟;驻足法治漫画墙,身临其境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如今,对于我市大部分群众来说,这样的“法治文化之旅”已经成为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近年来,围绕“让法治成为如皋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一主线,我市创新形式、拓展领域、丰富载体,积极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一部门一亮点”,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建强用好“固定阵地”

 

茶余饭后,清风徐来,绿树浓荫中三五成群的乡亲们沿着如泰运河散步,时不时被法律宣传展板吸引,这是近日记者在搬经镇运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看到的景象。“法治文化阵地建在身边,方便我们了解各类法律知识,比如展板上关于赡养老人的宣传,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对老年人来说,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搬经镇芹界村村民季红兰表示。

该主题文化园与如泰运河风光带、如泰运河闸交相辉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园内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法治小插牌、石刻、石凳、雕塑等元素齐全;法治人物、法治故事、法治图画、法治名言等形式多样,成为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群众“家门口”法治文化阵地,在馆、园、长廊设计中融合德法内容,宣传法律法规、红色历史、党的政策和本地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道德、法治元素更加贴近群众,融入生活。截至目前,全市347个村(社区)均有法治文化阵地,其中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8个,南通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16个。

 

创新打造“流动阵地”

 

“大爷,我来啦,今天又给你带‘新礼包’了。”近日,乡邮员程小艮骑着小摩托,熟练地穿行于田间地头,给各家各户送去报纸、信件的同时,还会带去一个个“普法大礼包”。

我市独创普法邮品、普法快递通万家工程,乡邮员们既是“邮递员”,又当“宣传员”,将法治宣传材料送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和千家万户,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自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共印制普法邮品、普法快递132期,累计发放邮品、快递132万份。

此外,我市还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专业优势,将法律知识“送到位”。我市深化德法“十百千万”工程,即“十场法律讲座、百场法治文艺演出、千个广播节目、万家学法活动”,连续十三年开展“法治创和谐”文艺巡(汇)演活动,先后深入乡村、学校、企业演出130余场;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组建“雉水名人普法讲师团”,利用本地名人效应,开展法治讲座500余场,宪法专题宣讲300余场,受宣传教育人数逾10万人次。

 

构建新型“网上阵地”

 

“利用全媒体普法,是新时期普法的新常态。”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延林介绍,我市不仅在实体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上扎实推进,也在法治文化“网上阵地”建设上下了大力气。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及本地热点开展法治宣传,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点、线、面”上有效扩大普法辐射范围,增强法治宣传实效。

我市在运用好如皋日报、如皋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开设《以案释法》《法治如皋》等专题栏目的同时,充分运用“如皋市司法局”微信、微博、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两微一端”,进一步扩大宣传功效。通过向移动短信平台购买服务,我市每年向全市近70万移动手机客户端发送法治宣传短信4条,宣传覆盖率超省标200%。

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版,全媒体、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多维普法工作格局已在皋城大地形成,法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融媒体记者吴青青

 通 讯 员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