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弘扬英模精神 凝聚前行力量

为巩固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扩大宣传力度,持续唱响主旋律,传播政法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形成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风尚,树立新时代政法队伍良好形象。本版现刊发三位政法英模先进事迹,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热爱 所以执著

“因为热爱,所以执著”,周云一直在她热爱的法律园地里辛勤地、不知疲倦地耕耘着,用“钉钉子”的执著诠释着她对法律事业不忘初心的坚守,演绎着一段平凡而传奇的巾帼法官路!

她是当事人口中的“好法官”

“我真的很感激她,她是一个好法官,是她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家住如皋的黄某对周云印象深刻。

黄某原本是某国企正式员工,生活平稳、家庭幸福,可医院将他“前列腺炎”误诊为“前列腺癌”的经历,让原本开朗的他变得情绪失落。无奈之下,黄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可是他认为法院的一审判决数额远远不能弥补医院的误诊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黄某提起上诉的同时还不断信访,案件被发回重审后转到了周云手上。“他整个人的状态很糟糕,不修边幅,拿着几百页的证据喋喋不休,负能量笼罩着整个人。”周云很快意识到这个案件的“难”并不难在法律关系,而是难在原告黄某的心结。对症才能下药,周云接手该案件后,发现原告对被告医院极度不信任,认为医院提供的病历全部是伪造的。为此,周云花了3个周末的时间组织双方对10多本病历资料及其他证据逐页进行质证。有时原告也会直接到办公室找她,倾诉多年来的身心痛苦、抱怨医院的一些行为。对此,周云总是耐心倾听,细心解答。“堂堂男子汉,遇到这种情况确实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不能老抓住过去不放,要勇敢地面对未来。”周云开导原告,既然事情已经诉讼至法院,就要相信法院会有一个公道的说法。渐渐地,周云取得了原告的信任。

后来,该事故经过医学会鉴定认为被告医院治疗过程中诊断成立,有手术指征,但术前检查不完整,手术时机掌握欠妥,医方存在轻微过失。据此,周云经过长达40多个小时的庭审后,依据新证据,作出判决。被告医院自觉履行了义务,黄某也不再信访。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好法官”三个字是百姓对周云最朴素的评价,却也是对一个法官最大的褒奖。“来法院的当事人其实都是在人生中遇到了坎,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审理一个案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同情心、耐心和公正之心,要能感同身受地疏导他们的心结,帮助他们走出人生的这段困境。”周云就是用这样的“共情”用心处理每一起案件,用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让当事人在案件处理的过程中感受到法官的真诚、感受到温暖的公平正义。从城西法庭的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到民一庭的副庭长、搬经法庭的庭长,她共审结1000起民事案件,无一信访。

她带领一群“爷们”宣战“执行难”

如皋法院的执行案件数连续多年在南通地区排名第一,并衍生出不少信访案件。2013年,周云告别审判岗位,进入全新的执行工作领域。2014年,她被任命为执行局局长。

初到执行局,一群男干警对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局长并不买账,但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

早在2011年,法院判决被告薛某10日内将其强占的房屋返还给原告。薛某对判决不屑一顾,强烈阻挠执行,拒不搬出,案件一度程序终结。周云任局长后,经过实地调研,决定采取强制措施。

考虑到执行现场位于交通主干道、人员密集,为防止被执行人走极端,周云请市公安局交巡警负责交通秩序维护、被执行人所在镇派出所民警到场维护治安秩序、医院120急救车现场随时待命,邀请6名市人大代表现场监督,如皋市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报道。

下午3时许,周云和她的执行团队到达现场,拉起警戒线,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当承办人蒋晓荣将卷帘门打开的一霎,一摊液体洒向人群,随之一股刺鼻的汽油味弥漫在空气中,薛某的妻子一手拿汽油瓶,一手持打火机,站在室内叫嚷,手中的打火机不时冒出火苗。角落处,薛某将自己用铁链和一个煤气罐绑在房间的承重柱子上,扬言要是法院强制执行就与执行人员同归于尽。情况万分危急,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周云和执行局副局长汤雪飞商量后,一边安排法院人员通过喊话与薛某交流,稳定其情绪,一边安排法警通过撬开侧门悄悄进入室内,突然发力,里应外合,将薛某妻子手中的打火机夺下,控制其本人,强行将其带离。同时,一部分人员迅速将薛某控制,并从其身上搜出钥匙打开铁链,把煤气罐搬出。薛某被搀扶到外面120汽车上,派专人做思想工作。危险的局面终于得到了控制。随即,等候在外的执行人员将室内物品顺利清移。至此,一起强行霸占商铺达6年之久的案件画上了圆满句号。

凭着刚毅果敢和任劳任怨,周云带领全局干警拧成一股绳。制定《执行团队办案实施方案》,通过竞选组长、成员双向选择,率先在南通全市法院构建执行团队办案模式,实行854模式的改革,设立指挥中心、终本管理及5个新案实施组共7个执行团队,实现新老案件分离,简案快速办理、繁案精准办理、类案归并办理,提高了办案的速度和质量,受到省市法院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肯定;她推行执行集中接待制度,解决长期以来当事人找法官难的问题;她亮出执行利剑,6年组织全局进行专项执行活动共80余次,打出法律声威;她善于啃“硬骨头”,一大批疑难复杂案件得以化解。很多当事人常常是“带着怨气而来,心平气和而去”。6年里,周云和她的团队执结到位金额39亿多元,收到老百姓锦旗60多面。在她的带领下,“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核心指标全部达标,执行局先后被省高院评为执行工作先进集体、“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建设示范法院”,执行工作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嘉奖。

她让这场“革命”来得更猛烈了些

17年的审判一线、6年的执行一线生涯后,周云又一次迎来新的挑战。2019年5月,她被任命为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分管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审判庭和交通事故审判庭。此时,“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正在全国法院如火如荼地推行,制度建立、平台应用……一系列全新的工作都等待着周云去拓展。

“这是一场审判理念的革命,它打破了传统的诉讼模式,顺应时代要求,回应群众期盼,为我们法官办案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好它。”周云用“审判指挥服务中心”来形容她对“一站式”建设的理解。她从上级的文件入手,熟练掌握上级法院的各项要求,再结合如皋法院的实际,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周云先后起草拟定30多份文件,为“一站式”建设夯实制度保障;她推进阵地建设,升级改造后的诉服中心设有“九大区域”、具备“十大功能”,电子办案系统全面覆盖,便民设施配备齐全,“智慧”味道扑面而来;她主动对接市委政法委、市妇联、市总工会等机构,让“网格法官”融入基层,让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入驻诉服中心,拓宽百姓解决纠纷之路;她积极推行道赔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和江苏微解纷平台,免去当事人奔波之苦。两年来,如皋法院的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均居南通基层法院前列,一系列数据凸显出“一站式”建设成效明显,相关工作做法也被省法院作为经验推广,全国10余家法院来参观学习,如皋法院被省院确定为“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示范法院”,人民群众在诉讼服务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优秀是一种挡不住的光芒。无论是在审判岗位,在执行一线,还是走上领导岗位,“女将”周云始终凭借着这颗司法为民的初心,演绎平凡而传奇的巾帼法官路,践行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崇高誓言。

 

扎根社区守初心 为民服务无止境

跨上电动自行车,背上电脑包,包里放着警务通、笔记本、防骗宣传资料、企业安全检查笔录,警服上口袋里随时放着社区民警名片,50岁的如皋“片儿警”李百战,一如既往,开始了他新一天的社区走访工作。

陪着月落,伴着日出,他为维护社区一片“晴空”而忙碌,虽然没有刑警抓捕嫌犯时的惊心动魄,也没有特警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威武帅气,但他看似琐碎的工作却是公安机关最源头、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更是让自己成为了辖区百姓最信赖的人。李百战现任如皋市公安局如城中心派出所副所长兼安定社区民警,从警25年来,他先后受到各级表彰56次,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最美警察、南通市先进工作者、南通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当选首届南通市道德模范。

扎根社区

他用脚步丈量平安

2020年11月3日上午10点左右,百花苑小区出现惊险一幕:一名4岁男童玩耍时不慎从3楼坠落。当时,李百战正在辖区走访,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救命,便骑着自行车赶了过去。孩子的奶奶焦急地告诉李百战,孙子刚从楼上摔了下来,掉落在一楼的平台上。由于平台较高,她根本上不去,只能跑到小区旁的马路上呼救。

情况紧急,李百战踩着周围群众提供的自行车,一个箭步跳上了一楼平台。“小孩子的脸只露出一点点,身子蜷缩着。担心他的身体情况,一开始没有移动他,简单检查后,我轻轻拍了他的背,他睁开眼睛,顿时大哭起来。”李百战一边将小孩抱起,一边呼喊周围群众拨打120。很多人闻讯赶了过来,他们搬来凳子,有人站在凳上帮助李百战把小孩接了下去。随后,120救护车把小孩送去医院,得知小孩无恙的李百战也终于松了口气。

其实,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百花苑、绘园新村等小区,你总能看到李百战的身影。黑瘦的他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背上背着黑包。遇到老百姓,就停下来打招呼;遇到群众有什么诉求,他就拿出包里的本子进行记录;遇到老百姓有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李警官非常暖心,有他为老百姓的安全保驾护航,我们特别踏实。”辖区居民唐海滨如是说。

随叫随到

他的手机号码就是群众的“110”

25年来,李百战已经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手机里的5230个号码,绝大部分都是社区群众的。只要辖区群众有需要,一个电话,就赶过去,他的手机号码就是群众的“110”,而他也早已成为了很多老百姓的贴心人。

周珊媛是绘园一区的居民,曾经因为一起纠纷报了警。刚开始,气头上的她看着出警的李百战特别不顺眼。经过李百战的耐心沟通,问题解决了,而周珊媛也改变了对李百战的看法。平日里有什么难事儿,周珊媛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李百战。

2019年9月,周珊媛得知,上海的知青现在可以领取补助费。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她的名字与原来的名字写法并不吻合,这导致了她无法享受这个惠民政策,不知如何是好的周珊媛便找到了李百战寻求帮助。多方咨询、查找档案、搜集资料……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根据老档案,周珊媛的户口本被加上了曾用名周三元,问题顺利解决了,周珊媛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警官特别热心,我们大家都特别喜欢他。”提及李百战,周珊媛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与时俱进

他在赶时髦中更好地服务百姓

2017年12月6日上午不到8点钟,李百战的微博好友“海安的那些事儿”发来一条求助信息,河北省衡水市一家收容性质的医院有一个名叫李锋的如皋人已经与家人失联4年多,据说原先住在我市城西花园小区,希望可以帮忙寻找其家人。

由于名叫李锋的人比较多,且城西花园辖区并没有这么一个人,李百战帮忙寻找亲人的道路一开始毫无头绪。“后来才知道李锋是家住庆余新村的,他记错了,说的是城西花园,所以,一开始怎么找都找不到他的关系人。”李百战说。经过多方查找、询问,他得知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派出所曾经有记录,有个名叫李锋的人失踪多年,便随即辗转联系上李锋的儿子李菁。

“我与李警官互相加了微信,虽然名叫李锋的人信息与我爸爸对得上,但是发来的照片一点也不像。”李菁回忆道,“后来电话联系上对方后,我听到听筒内传来熟悉的如皋话,激动得跳了起来。”在看到医院发来的视频录像后,一家人基本确定,远在河北省的李锋就是他们失联达四年之久的亲人。李菁随即赶最早的火车前往河北衡水,终于在两天后接上了失联4年的父亲,踏上了回家的路。

其实,“如皋片儿警”李百战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网红”。他组建起了辖区QQ群,他的微信好友4723人,微博粉丝一万七千多人,他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开展防范宣传、寻人寻亲,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保持全市最低,帮助200多人找到回家的路。

初心不改,前行不止;警路漫漫,“百战”不殆。尽管精力大不如前,但李百战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尽管病痛缠身,但李百战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微笑。李百战觉得只要能被群众需要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青春无悔镌刻检察为民初心

小眼睛,大浓眉,皮肤微黑,招牌表情是“一脸憨笑”,他的笑容里总是洋溢着青春、温暖。他就是刘涛,生前任如皋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二级检察官。2020年10月13日,刘涛在工作岗位突发心脏骤停,经送医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36岁。从事检察工作10年来,他始终对党忠诚,对事业满腔热忱,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在民事行政检察、案件监督管理、公益诉讼检察等岗位奉献青春,曾获评“江苏好人”“全省杰出检察官”“全省优秀办案检察官”“全省检察机关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南通市平安卫士”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共如皋市委、南通市检察院、南通市委政法委先后作出向刘涛同志学习的决定。

儿时梦想有了检察“着落”

1984年,刘涛出生在湖南隆回一个教育世家。2010年夏天,刘涛没有沿袭家族传统,而是毅然报考了检察院。他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做一个“仗剑走天涯”的英雄。“检察官”,就是他心目中“为生民立命”的“侠士”。

2019年,刘涛调任新组建的公益诉讼部门,这个部门有句描述很贴切“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在这里,刘涛能理直气壮地代表公共利益。“侠士”得“宝剑”,他对工作更是全情投入。

炎炎夏日,一条养殖场“问题鸡蛋”的线索交到了刘涛的手上,他立即携手相关部门对养殖场鸡蛋进行检测。结果却令人失望,现场调取的鸡蛋并不存在相关药品成分超标问题,又完全没有添加记录。按一般想法推断,这线索成不了案。

“作为全国模范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我要用不断努力,来让我的人生匹配这个光荣的集体!”刘涛骨子里有股钻劲儿,每每遇到挑战,他总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不愿放弃的他顺藤摸瓜,对相关联的养殖场进行走访、调查、检测。高温酷暑,养殖场内臭味熏天,连养殖场老板都不愿意久待,刘涛却一点也不嫌弃,忍着刺鼻的味道,一连走访数家养殖场,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最终发现多家养殖场都存在问题鸡蛋无法溯源的问题。很快,一份检察建议出炉了。在他的督促下,全市养殖场规范建立起养殖档案,每只鸡每个蛋都能追查到“前世今生”。

他敢想,更敢干

“把初心使命落实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翻开刘涛的工作日志,第一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他看来,群众的小事,就是自己的大事。他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创新和突破。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刘涛在街头执勤时,发现一条辅道中央有几根电线杆子瞅着非常“碍眼”。往来的电动自行车主、三轮车主们左躲右闪,险象环生。刘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执勤结束后决定了解一下情况。原来,道路扩建后,电线杆却一根没动,因涉及占用群众土地问题,相关部门各有苦衷。

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哪能拖得?刘涛马不停蹄地向多个部门释法说理,公开送达检察建议及提醒函。两个月后,不仅那几根电线杆被挪走,全线道路还挪走了30根广电电线杆、12根低压电线杆、142根高压电线杆,沿途的居民再也不用担心在“水泥森林”里穿梭避险。

想法多,干劲更足。在刘涛眼里,走进社会,走进田间地头,是理解“公益”内涵的应有之义。

2019年建军节前夕,网上一张杂草丛生的烈士墓照片引起了刘涛的注意。“求极致”的他不满足于就案办案,决定和同事们以此为线索对全市英烈设施开展摸底调查。抱着“不让零散纪念设施散落在民间田头,不让散葬烈士散落在记忆之外”的决心,刘涛和同事们一个月内走访了14个镇(区、街道),查阅档案资料1200余份,召开座谈会17次,寻访烈士亲属、村镇干部48人,实地查看零散纪念设施78座。最终,全市各镇(区、街道)都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纳入辖区管理保护体系,让流血牺牲的先辈们在地下也能欣慰瞑目。

大爱撒在边疆

刘涛总说:“检察官是人民检察官,理应心有大爱,肩有担当,长怀真情。”2012年春天,南通市检察机关有一个援疆名额。“我想去!”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刘涛主动请缨,不提条件。

他所在的伊犁河谷虽素有“塞外江南”美誉,但久居长三角的刘涛还是用身体感受到水土不服的压力。他经常感到口干舌燥、甚至流鼻血,也常在半夜被地震吓醒。但他没有退缩,越是困难地区和艰苦环境,越能磨练意志,锻炼心性。

生活艰苦尚且能咬牙克服,工作局面迟迟打不开才真让他心急如焚!挂职的检察院民行科人员严重不足,时值5月,未立一案。刘涛愁得整夜睡不着,他暗自对自己说:“如果这6个月民行工作还没起色,那可把江苏的脸丢到新疆了。”一件件案件“过堂”,一份份文书修改,一项项机制建立,他把江苏的经验带到了伊宁,迅速扭转工作局面。

他在伊宁挂职仅半年,但伊宁的检察事业更需长远发展。他开始谋划长远,授人以渔:通过职能宣传解决民事监督线索发现难题,与当地国土资源局会签文件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建立律所协作机制填补民事支持起诉的空白。这一年,当地民行检察工作考核从倒数一跃成为领头羊。

挂职离别时,伊宁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拉着刘涛的手说:“你是我们新疆的儿子娃娃!”那一刻,他热泪盈眶。

青春灿烂如烟花,最美的时刻后戛然而止。刘涛,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他将最美的青春投身在了检察事业、政法事业,他用生命之火,点亮了最美的人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