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人到晚情分外真
潘玉明,曾经的一位数学老师,与“+-×÷”纠缠了近半个世纪。谁曾想到,退休后的他却与诗文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皋的西乡父老、西乡文化、西乡红色印记、西乡的历史符号和西乡的社会习俗,均是潘玉明的乡愁情韵,都是他记忆中的铁马金戈,醉月秋风。
“妈!那个共产党的地下交通员宗子祥老爹还在吗?”“宗老爹不在了,他儿子在。”岳母话音刚落,潘玉明立刻骑上老旧的上世纪70年代西乡人最宠爱的二八永久自行车,直奔宗家,找到了宗老爹的儿子。他刨根问底地问答记了半个笔记本,然后一篇《地下交通员宗子祥》的文章就发表了。
“妈!我家那个老风箱还在吗?”岳母一声应答,潘玉明立即钻进储藏室,从灰尘中找到了已经陈旧不堪的老式风箱,翻过来倒过去摆弄了许久。改革开放前的西乡人,正是靠这种当时堪称先进工具的老式风箱,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燃烧的柴草,才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火草紧张的岁月。看着这破旧的风箱,再想想如今的天然气灶,他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沉思。当岳母喊他吃饭时,一篇“记住乡愁珍惜现在”的文章已经构思成功。
“妈!今天正月半还放哨火不?”岳母没有回答,只是甜甜地笑了笑。那苍老的微笑分明是在说:你都奔七的人了,还做那儿时的事?那似乎不经意的浅笑又像是鼓励:长不大的孩子,高兴就放吧!潘玉明默默地扎了一个大草棍,跑到田间小道,把草棍点上了火。立时火光熊熊,照亮了田野一片。他轻轻舞动哨火,如同重回孩提时代,情不自禁地用他那略显苍老的声音唱起了“谁不说俺家乡好,哎……”啊,火象征着光明,哨火象征着西乡人追求幸福的希望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几天后,舞动的哨火,西乡人的情愫,潘玉明的感叹,就跳跃在报纸的版面上。
如皋西乡的革命先烈,曾经的抗日战场;红十四军的遗迹,被尘封的英雄故事;纯朴的乡民,故土的物产;以及犁耙、水车、蒿团、冷蒸……人物风土均题材,锅瓢碗灶皆文章。80余篇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西乡文稿,一次次讲述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复制出西乡精彩的人文画卷。而潘玉明,一个从西乡走到城市的读书人,把一腔浓郁的不了情,倾注在了写不尽的乡愁情韵里。
□倪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