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难忘的建市史篇(上)

——如皋撤县设市过程纪实

□浦文海 戴武松

1991年6月1日是全市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全市城乡都沉浸在欢乐的庆典之中,如城镇更是万人空巷,跃进路上,从影剧院到市政府路段的两旁,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人们欢呼雀跃,欢庆如皋撤县设市。这一天,翻开了如皋1580年建县(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历史新的一页,标志着如皋开始迈向一个新的历程。

1987年前后,全国掀起了一股撤县设市热潮,各地为了地区的经济腾飞和市政建设的繁荣,纷纷申请撤县设市,当时南通市六个县中,就有五个县提出了申请,而国务院是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批准。如皋在碰到殡改工作严重滞后和龙卷风自然灾害后,仍继续努力。

溧阳争先推延了如皋申报进程。1989年12月11日,石秀峰县长带我们进京,火车抵京时已是晚上8点多。那时,移动电话还没有普及,只有少数的大老板才拥有“大哥大”,程控电话只在部分发达地区才开始装配,通讯十分不便。出发前我们未能与北京方面取得联系,出站后就自己去找住宿,我们一行先到燕京饭店登记,一打听,每人一晚上住宿费需要130元,秀峰县长说:“太贵了,另找住处吧。”于是,我们便到燕京饭店旁边的燕京宾馆,每人花8元钱住进了地下室。住宿解决了,晚饭又成了问题。当时处在计划经济时期,东西长安街两侧又大都是机关部门大院,没有小吃店,戴武松同志步行了一里多路,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商店买了几块面包、一袋花生米、两袋榨菜。花生米是塑料袋烫封的,没有撕口,又没有剪刀,秀峰县长便用手撕,一使劲,塑料袋是撕开了,可花生米全部撒到地上,秀峰县长无奈地一笑:“没得嘴福,吃不成了。”那天晚上,我们就用几块蛋糕、榨菜充饥,在地下室度过了一夜。第二天,我们即去地名区划司,拜会了张文范司长和孙伟林处长,因张司长来过如皋,与秀峰县长已经熟识,所以未有过多的客套,便进入正题。张、孙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江苏撤县设市的情况,表示他们一直关心着如皋的撤县设市工作,待时机成熟时,一定帮助申报。

后来我们于1990年1月12日再次进京。张司长如约邀我们去他家里作客,晚饭是在家中自炊的。张司长的夫人、高级工程师李承榕女士亲自下厨,张司长陪我们喝酒聊天,气氛十分融洽,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告别。这次北京之行主要是应邀拜会,联络感情,撤县设市的事无须多谈,大家都心照不宣,但在席间还是得到一个信息,经区划司与江苏省民政厅沟通,江苏已同意民政部将如皋列入下一批撤县设市计划。于是我们便开始打点回程,1月16日上午,我们驱车赶往南苑机场,但是天空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飞机延航,只得滞留机场过夜,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登机返回。

乘热打铁,5月14日我俩再次进京拜会张司长,了解进程。张司长告诉我们,如皋已列入司里安排的江苏下一个撤县设市计划,并说他月底要前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一个学术活动,到上海后,将再次打电话与江苏省民政厅进行沟通。眼看艰难的追建过程即将有果,我俩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可是,好梦不长,北京传来消息,江苏要把溧阳先行申报。溧阳是时任省委书记沈达人的挂钩联系点。当时,省民政厅长刚刚换任,新任厅长把溧阳的位序前移。据说新厅长曾亲自打电话向张司长致歉,并表示溧阳设市后下一个指标即给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