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渔民陈海如:

退捕后的生活更幸福

“这次南通报道了江豚的消息,我每天都会看新闻,关注长江大保护。”每天午后看新闻,成为了退捕渔民陈海如的日常。回忆起向水“讨生活”的日子,陈海如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离江,他难免有所不舍,因为那曾是他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地方;但上岸,有他向往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陈海如出生在渔船上,是个地道的渔民。妻子从小也生活在渔船上,经人介绍后嫁给他,两人以捕鱼为生。“我们两个人,她收网,我撑船;我开船,她放网。最多的时候,一网可以捕到10到15公斤的鱼。”陈海如说,十几岁跟随磨头捕捞队出海捕鱼,算起来他干捕鱼这一行已经将近60年了。

“之前我们这边的水质是相当好的,鱼也比较多。那时候我们捕捞队是属于集体,捕捞上来的鱼会送到如皋水产公司,然后集中统计,按分算账。”陈海如回忆说,当时的磨头捕捞队很是红火,整个捕捞队有四五百号人。

陈海如当时还是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如今,小伙子们都已年过古稀,捕捞队也早已解散。“鱼越来越少了,长江的水质也没有以前好了。”以前在海上捕鱼,陈海如遇到过不少大风大浪,他都挺过来了。在长江捕鱼,水环境比海上好得多,可他的担忧却多了起来:“我捕了一辈子鱼,在长江上捕鱼十网九空,挺无奈的。”陈海如开始思考:鱼少了,自己和妻子以后靠什么生活?

“还是政策好,我们捕了一辈子的鱼,现在国家提倡长江大保护,退捕了还给我们发补贴。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政策,我们可能还在为生计发愁。”如今,退捕上岸,陈海如已不必再为生计担心,对于今后的生活,他充满期待。

2019年11月底,长江镇摸排出通扬运河沿岸“以船为家”的渔(居)民14户,以捕鱼为主业的渔船14条。工作人员上船进行调查登记,逐户了解大家的诉求,对渔民、渔船开展信息登记,建档立卡。相关退捕补偿款项及时足额发放到渔民手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这是好事,我和老伴儿在家没有田种,国家发放的补贴也足够我们生活了,我们还可以找点其他事情做做。”陈海如告诉记者。

陈海如的儿子在工厂上班,孙子在上大学。每天吃鱼,还是陈海如一家雷打不动的习惯。“有没有肉吃无所谓,鱼是每天都要吃的,习惯了。”陈海如说,渔民上岸,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工作方式的转变,对于他来说都是“人生大事”,和船打了一辈子交道,“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道理,陈海如比谁懂。“刚开始有一些不适应,慢慢地就好了。”

□融媒体记者徐曼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