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廉吏刘统勋论孝三字诀

□缪友谊

刘统勋画像

  “举孝廉”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所谓“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洁的意思。廉洁的官员,往往也十分孝顺。近年来,随着《宰相刘罗锅》《天下粮仓》《天下粮田》等电视剧的播出,名臣刘统勋(刘墉的父亲)也渐渐被大家了解。他为官廉洁,又恪守孝道。

据《清史稿》等书记载,刘统勋(1700—1773),字延清,山东诸城人,1724年考取进士,先后出任刑部、工部、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其间,他惩办李焞、张宾等贪污渎职的官吏,治理水患,多次立功,成为乾隆皇帝十分依赖的“股肱重臣”。

1773年,刘统勋作有《任氏大宗谱序》,后录入1918年续修的如皋《任氏宗谱》(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据序介绍,1769年科举考试结束后,任领常常来拜见刘统勋。每回见面,刘统勋觉得他外表纯良,知识渊博,于是聘请他为家庭教师,教授自己的孙子。1773年春,任领前来刘府,告辞回乡,同时带来《任氏宗谱》,恳请刘统勋作序。晚年刘统勋,经历过官场上多年的摸爬滚打,于是对于孝道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独到的见解。他答应为任氏作序,究其主要原因,考虑到任领家族是名人任大宗的后人,出于孝道,编修家谱,应当赞同。正是在这篇遗作中,刘统勋通篇围绕孝道这唯一的主题,告示后人孝道的重要意义。

浏览《任氏大宗谱序》全文,刘统勋谈论孝道,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一是“礼”字,孝道属于族人应该遵守的礼节之一。续写家谱的工作十分繁琐,但是刘统勋觉得人们应该厘清辈分关系,才能尊礼守节。尤其是孝道,是指孝顺有血缘关系的族人长辈。因此刘统勋肯定任氏修谱,也是尽孝守礼。二是“仁”字,刘统勋写道:仁爱的人,孝顺的人,才会用心尽孝。只有心中有爱,人才会出自内心地关爱他人。看起来,刘统勋在治水过程中,对待懒政与贪婪的官员,铁面无私,不讲人情,心中无爱。其实他从不缺乏爱心。因为水灾无情,百姓必将受难。因此他的爱是仁心大爱,爱的是百姓。他对长辈,也充满爱意。由于在外为官,他不能侍奉家中老人,母亲死去,刘统勋主动辞职,回乡丁忧,表达他对母亲的深深爱意。三是“思”字。刘统勋在序中,最后鼓励读者会学“思孝”,即对孝道需要进行思考。他认为孝道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或是家庭,而是与国家的命运有关。近代社会学者梁漱溟曾经分析过中国的社会特色,社会的构成单位是家庭,而非西方式的个人。倘若每个家庭都能和睦,那个整个社会必然和谐,国家也必然强盛。早在百余年前,刘统勋已经意识道:“传承好孝道,可与从政者治理好国家,互为补益。”尽管他没有具体阐明孝道与政治的具体关系,但是此话无疑启示读者,“忠孝不能两全”未必尽然,传承好孝道,对于家庭和睦、国家和谐,均大有好处。在刘统勋的眼中,孝道已经不仅仅属于个人、家族层面,而是被上升到国家层面。

借助序言,刘统勋给后人留下了他的孝道三字诀:谈孝用手,编修家史,才能守“礼”;尽孝用心,不忘“仁”爱,才能无悔;“思”孝用脑,爱国爱民,才能清廉。区区三字,寥寥数句,言短意深,如土长守,如水长流,如光长耀,对于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当下党员干部,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