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捡澡”还是“搌澡”

□彭伟

谢则林老人托其亲属转来一篇稿子,内容是记录常年进入西藏支边的旧事。他是如皋人,曾有著作刊行。老人虽然久居沪上,但是乡音未忘。他作为第一批援藏的上海老师,追忆西藏生活,最苦的莫过于洗澡,因为浴室少、热水紧,他们只能用水擦擦身子,谢老师用家乡方言称为“捡澡”。

看到“捡澡”,又有上下文,我自然明了谢老的意思。“捡”字的读音,似乎符合如皋方言的读音,但意思是“拾取”,应当不通。我猜测是“展澡”吧?于是翻阅手头的《现代汉语词典》,意外发现“搌”字解释:用松软干燥的东西,轻轻擦抹或按压,吸去湿处的液体,譬如“搌布”。如皋话中,常用“搌布”代替“抹布”。人们饭后清理桌子便说:“用搌布搌搌桌子。”无论是读音,还是义项,我断定“搌澡”,才是正宗的如皋方言。为此,我又翻阅了几部方言词典,获得佐证。《如皋方言词典》记为:“搌布”即“抹布”;“搌澡”意为“用湿毛巾擦身”,又作“搌潮”。《东台方言词典》则说:“搌布”即“抹布”;“搌潮”意为“用湿毛巾擦拭身体”。

《康熙字典》中录有“搌”字的演变过程。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如皋话,“搌”“展”同音。普通话均为zhǎn,如皋话略有不同。据《康熙字典》记载,《唐韵》中“搌”字读音为“知演切”,可见自古“搌”“展”同音。《博雅》中,“搌”意“展极”,完全展开的意思。《集韵》中,“搌”字才解释为“捲也、拭也”,有了擦的意思。

从“展开”到“拭擦”,有什么关联呢?查阅学者张舜徽的《说文解字约注》,给了我很大启示。张先生解释“展”字:“展字之从尸,犹从人耳。其本义自谓之偃卧展转也。”说白了,“尸”字意味着身体,因此“展”字是说四肢伸开,人变得舒“展”了。《论语·乡党》中写道:孔子“寝不尸”,睡觉不像死尸一样。睡觉时,人往往是弯着腿。相反,死尸才是手臂、腿脚都伸直的,即完全“展”开的。《诗经》开篇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辗转反侧”,亦作“展转反侧”,指人有心思,夜晚睡不着,“身体”在床上翻来覆去。在“展”字前面加个车子旁,更加形象,像车轮滚来滚去。至于“展开书本”“展开竞赛”“展开战斗”等等,都是后话了。再去仔细想想,人人“搌澡”时,的确需要展开四肢,便于擦洗,但是还需要手拿澡巾之类的物体,于是加上提手旁,就更为形象达意了。“搌”“辗”的造字手法,如出一辙。从古到今、从音到义,如皋方言中,“搌布”“搌澡”才对,不宜写作“展布”“展澡”,更不宜写成“捡布”“捡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