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提档升级法治文化阵地,拓展各类法治文化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

我市让法治精神根植群众内心

初冬夜,风正寒,忙碌了一天的奶茶店店员小王下班回家,路过小区楼下满是与法治相关的普法主题园时,心底升起一股暖意。“这些法治内容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感觉特别有安全感,还能时刻警醒自己。”

小王家住在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西城花园小区,该小区将法治文化巧妙融入小区人文景观,精心设计建设了普法主题园,让居民在不经意间接受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素质。

其实,这只是我市创新普法阵地与形式的举措之一。“七五”普法期间,我市围绕“让法治成为如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一主线,以争创“七五”普法全国先进县(市、区)为目标,坚持法治惠民,全力打造法治宣传全覆盖体系,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打造阵地 普法更接地气

 

法治小故事、知识问答、宪法宣传……前几天的一个傍晚,记者来到高新区法治文化公园,只见这里有不少群众在散步,还有小孩在玩耍,他们不时停下来看看路旁的法治宣传展板。“我家在这附近,有空我就带着孙子来转转,还别说,虽然是带着来玩的,但小孙子还是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回去还跟他爸妈分享呢。”附近居民张新龙告诉记者。

像这样建在群众身边的法治宣传文化阵地还有很多,我市先后打造了安定法治广场、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普法三色路、平园池村德法景观带、如城街道城西社区“一路一径一水”普法主题园、华冠电器德法主题园、搬经初中明法立德广场等一批德法文化景观群。去年,围绕“千年运河 德法相伴”这一主题,我市打造了水绘园段法治文化街区、搬经镇芹界村德法文化园。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法条枯燥难懂。利用他们日常出入的广场、公园,针对与之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为重点普法内容,才能确保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市司法局局长卢延林表示。

 

丰富形式 普法更有活力

 

“这次《民法典》中新增加了不少法律条文,有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的责任问题、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谁、个人信息如何受保护等……”日前,市法院普法干警在安定广场“摆摊设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向过往群众宣传《民法典》。“这里有法治宣传专栏,还经常开展法律宣传,不知不觉我已经懂得了不少法律知识。”在安定广场锻炼的居民殷秀华感叹道。

我市各类普法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职能作用,延伸普法触角,多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连续13年开展“法治创和谐”文艺巡演,先后深入乡村、学校、企业演出130余场;组建“雉水名人普法讲师团”,全市共开展法治讲座500余场,宪法专题宣讲300余场,受宣传教育人数逾10万人次;将道德讲堂提升为德法大讲堂,邀请道德典范、法律专家、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宣讲队,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宣讲、矛盾纠纷评判、道德行为督查、文明生活引导等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德法”实践活动,辅导近8万人次学法,接受法律咨询6万余人次。

 

打造品牌 普法更具实效

 

位于搬经镇的搬东社区,街道整洁、河水清澈。河岸上,几名乡邮员正在给乡亲们讲解着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搬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健告诉记者:“搬东社区的环境之所以这么好,得益于爱心邮路上乡邮员们的宣传和引导。乡邮员们利用包裹投送入户的优势,同时将环保宣传单和普法邮品送到村民手中,向村民科普环保知识和法律知识。”

我市独创的普法邮品、普法快递通万家工程,乡邮员们既当“邮递员”,又当“宣传员”,将法治宣传材料传送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和千家万户,从而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力。自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共印制普法邮品、普法快递132期,累计发放邮品、快递132万份。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成立公民法治驿站、普法新媒体工作站、“老舅妈调解团”等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进社区、进农村志愿服务,努力为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关爱人群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矛盾调处等公益服务;指导“天山斗普法艺术团”“快递小哥”等社会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培育普法型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团体共同参与法治社会创建。

□融媒体记者吴青青

 通 讯 员刘海波 朱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