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怀想武汉
□陈健全
“黄鹤一去不复返……”武汉,最早还是儿时从唐诗《登黄鹤楼》,以及一本《黄鹤楼故事》小人书上知道的。说来也惭愧,这神往的地方直至去年暮春方才成行,终于圆了我多年的梦。
那天周日,春和景明,蓝天白云。登上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凭栏高处,江风习习。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武汉长江大桥上火车、汽车川流不息,一眼望不到边的武汉三镇高楼林立。这,不正应了五楼题匾额上的“极目楚天”四个大字?
鸟瞰楼下台阶上的一对“黄鹤”铜雕作引颈冲天状,情景交融,甚有一番味道。让人感兴趣的,还有楼上展柜内陈列的古旧书籍。其间,不乏历代收录吟咏黄鹤楼诗篇的典籍、民国课本及《黄鹤楼旧感记》《东方杂志》等民国书刊。不承想,在众多画册之中,竟又重逢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人书《黄鹤楼故事》,真是亲切极了。
当然,要品味武汉,乃至荆楚大地浑厚的历史风韵,诗意黄鹤楼可能不够,于是乘兴又去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
许是游人的心相通吧,冲它而来的特多。在博物馆高台基、宽屋檐的“品”字仿古建筑跟前,依然观者云集、欢声不断。但一进馆,周遭静静的。
馆内,“镇馆之宝”的元青花梅瓶,白釉洁净润泽,发色青翠艳丽,周身弥散着幽蓝神采,堪称绝品。“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通体菱形纹饰、鸟篆文字精美,熠熠生辉,寒光四射,叹为观止。65件青铜镈钟、甬钟、纽钟,分3层悬挂在彩绘花纹的钟架上;而每层的立柱,皆由一个气宇轩昂的青铜武士,巍巍然托举着横梁,让人油然而生黄钟大吕的联想。听着讲解: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难怪,它首批荣登CCTV《国家宝藏》第一季呀。
不过,更妙的莫过聆听编钟乐舞,一场复原2400年前的楚风雅乐。舞台上,钟磬交错,笛箫争鸣。身着华丽古装的小乐队,演奏了《哀郢》《楚殇》《流水》《彩云追月》等名曲。长袖翩跹的舞者,跳起了楚韵十足的“翘袖折腰”之舞。待乐曲进入高潮时,演奏者用彩绘木棒敲击最大的几个甬钟,雄浑的低音余韵悠长,绕梁不绝……想来,这就是孔子所谓“金声而玉振之也”的“金声”吧。
都说“没逛过户部巷,等于没来过武汉”。逛过时尚的楚河汉街,就在气味图书馆茶歇时,为尝口汉味美食,大家选择去户部巷。尽管我本来对吉庆街很是向往,武汉作家池莉的小说《生活秀》中风姿不凡的来双扬就来自那里呢,但听说此地新近整修,只得留待下回再访了。
还别说,户部巷名不虚传。一到户部巷口,氤氲的香气袭面而来。店堂、排档应接不暇,网红的周黑鸭、精武鸭脖、洪湖田螺与荸荠、李疯子手抓虾、状元烤猪手等等,实在香得不行、馋得不行。人声鼎沸中,好不容易入座“蔡林记”,点了心仪已久的热干面,筋道的面点上酱油,配上酱牛肉、脆辣的萝卜头、滴翠的葱花,芝麻酱一拌,神来之笔一般。至于舌尖上的喜悦,就更别提了。再叫了些三鲜豆皮、汤包、武昌鱼,一个个吃下来,又怎一个爽字了得!
武汉此行,虽只浮光掠影,但好比人生只如初见,已陶然入梦。于今想来,时隔一年,却恍如昨日,历历在目。唯盼武汉早日回暖,好再去寻梦!